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溝通的生態綜合體,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我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指導下,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制定并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各類陸域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都在保護地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逐步恢復,大熊貓、東北虎、朱鹮等物種數量明顯增加,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2020年在我國召開。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公正分享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是《公約》的三大目標。目前《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每兩年召開一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2020-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為擴大COP15的影響力,增強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大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本次COP15的主題將體現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和“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呼應。為充分反映COP15主題的理念和愿景,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大會標識。具體要求及應征說明如下:
一、要求
大會的標識是展現理念的重要視覺形象元素,需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完美結合。標識應征作品要反映COP15主題的理念和愿景,體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公約》的目標,激勵全球更加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凝聚力,同時能夠體現中國特色。
1.標識要求形象生動、簡潔、寓意深刻、主題鮮明、內涵豐富。主題能激發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情,體現生物多樣性內涵,結合我國生態文明理論實踐,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的理念,激發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情;標識要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充足的美感和親和力。
2.應征作品必須為原創作品,同時提交作品文字釋義。釋義要表達清晰,簡明扼要,字數在500字以內。應征作品電子版以TIF或JPG格式提交,源文件為AI、PSD格式,分辨率600*600dpi以上,適合在多種載體上使用。設計圖稿上不得出現任何與應征者單位或個人資料相關的信息。
二、征集范圍
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任何個人和社會組織均可參加。
三、時間
2019年7月30日至2019年8月20日(以郵寄郵戳或電子郵件發送時間為準)。
四、投稿方式
所有應征者須填寫COP15標識征集活動登記表,若表中信息不完整,則視為無效作品。
應征作品同時通過書面郵寄和電子郵件方式寄送(含作品和活動登記表)。一律采用A4紙構圖,郵寄信封左下角請標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電子郵件主題請標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
收稿單位:生態環境部生態司生物處
投稿郵箱: shengwuchu@mee.gov.cn
聯系人:劉女士
電話:010-6655659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郵編:100035
五、評選
1、初評。主辦單位通過初評,選取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在有關媒體上展示、投票。
2、終審。根據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確定獲獎名單,并在相關媒體上公布。獲獎者將獲得榮譽證書,并獎勵3000-10000元人民幣(含稅)。
六、其他說明
1、本次征集活動由生態環境部主辦,負責標識的征集、評選和發布。
2、應征者需保證應征作品未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凡涉及著作權等法律問題,均由應征者自行解決,主辦單位不承擔法律責任。
3、本次征集活動中的被錄用作品,視為主辦單位委托創作的作品,其相關知識產權一次性永久歸主辦單位所有。應征者不得自行使用或轉讓給第三方使用。應征者領取的獎金即為委托設計費,主辦單位不再另行支付任何報酬和費用。主辦方有權不使用被錄用作品作為最終發布的標識。
4、應征作品一經提交,即視為同意并接受本方案的所有約定。所有作品恕不退還,由主辦單位保管,請應征者自行保留完整原始文件。因郵寄或不可抗力原因及其他非主辦單位原因造成的應征作品丟失或損壞,主辦單位不承擔任何責任。
5、主辦單位保留對此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活動登記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方案
來源: 時間:2019-08-05
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溝通的生態綜合體,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我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指導下,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制定并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各類陸域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都在保護地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逐步恢復,大熊貓、東北虎、朱鹮等物種數量明顯增加,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2020年在我國召開。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公正分享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是《公約》的三大目標。目前《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每兩年召開一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2020-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為擴大COP15的影響力,增強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大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本次COP15的主題將體現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和“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呼應。為充分反映COP15主題的理念和愿景,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大會標識。具體要求及應征說明如下:
一、要求
大會的標識是展現理念的重要視覺形象元素,需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完美結合。標識應征作品要反映COP15主題的理念和愿景,體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公約》的目標,激勵全球更加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凝聚力,同時能夠體現中國特色。
1.標識要求形象生動、簡潔、寓意深刻、主題鮮明、內涵豐富。主題能激發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情,體現生物多樣性內涵,結合我國生態文明理論實踐,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的理念,激發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情;標識要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充足的美感和親和力。
2.應征作品必須為原創作品,同時提交作品文字釋義。釋義要表達清晰,簡明扼要,字數在500字以內。應征作品電子版以TIF或JPG格式提交,源文件為AI、PSD格式,分辨率600*600dpi以上,適合在多種載體上使用。設計圖稿上不得出現任何與應征者單位或個人資料相關的信息。
二、征集范圍
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任何個人和社會組織均可參加。
三、時間
2019年7月30日至2019年8月20日(以郵寄郵戳或電子郵件發送時間為準)。
四、投稿方式
所有應征者須填寫COP15標識征集活動登記表,若表中信息不完整,則視為無效作品。
應征作品同時通過書面郵寄和電子郵件方式寄送(含作品和活動登記表)。一律采用A4紙構圖,郵寄信封左下角請標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電子郵件主題請標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
收稿單位:生態環境部生態司生物處
投稿郵箱: shengwuchu@mee.gov.cn
聯系人:劉女士
電話:010-6655659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郵編:100035
五、評選
1、初評。主辦單位通過初評,選取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在有關媒體上展示、投票。
2、終審。根據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確定獲獎名單,并在相關媒體上公布。獲獎者將獲得榮譽證書,并獎勵3000-10000元人民幣(含稅)。
六、其他說明
1、本次征集活動由生態環境部主辦,負責標識的征集、評選和發布。
2、應征者需保證應征作品未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凡涉及著作權等法律問題,均由應征者自行解決,主辦單位不承擔法律責任。
3、本次征集活動中的被錄用作品,視為主辦單位委托創作的作品,其相關知識產權一次性永久歸主辦單位所有。應征者不得自行使用或轉讓給第三方使用。應征者領取的獎金即為委托設計費,主辦單位不再另行支付任何報酬和費用。主辦方有權不使用被錄用作品作為最終發布的標識。
4、應征作品一經提交,即視為同意并接受本方案的所有約定。所有作品恕不退還,由主辦單位保管,請應征者自行保留完整原始文件。因郵寄或不可抗力原因及其他非主辦單位原因造成的應征作品丟失或損壞,主辦單位不承擔任何責任。
5、主辦單位保留對此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標識征集活動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