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立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完善普法機制,壓實普法責任,創新普法形式,注重普法實效,教育引導全系統工作人員并帶動服務對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召開“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發展”座談會,現場普法。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用心做好企業幫扶工作,全力服務承德市經濟社會發展,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發展”座談會。會議圍繞“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發展”這一主題,與企業代表深入開展溝通交流。座談會上,全市具有代表性的13家企業負責人圍繞“優化營商環境與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逐一發言,聚焦企業當前現狀和需求,對政策措施、服務發展、審批許可、執法監管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生態環境部門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及當前遇到的困難,并現場解答企業代表提出的問題。同時,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白宗彬就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措施及工作開展情況作介紹和說明。
在生態環境執法過程中推進普法。承德市始終堅持將普法滲透到生態環境執法的各個環節,執法與普法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一是深化服務式、體檢式、預防式的執法理念,嚴格落實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堅持細化管理、動態調整,優先將符合條件的企業或項目納入正面清單。共納入清單企業204家,已動態調整175家。二是加強執法幫扶指導,向企業發放《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辦法手冊》600余份,按照“輕微不罰、首次不罰、非故意不罰”的原則,辦理免罰案件70件,免罰金額832.1萬元。三是通過推進非現場監管執法改革,將鋼鐵、水泥、焦化、火電、垃圾焚燒五大行業共計317套監測監控設施納入河北省智慧環保執法平臺運用和管理。四是通過不斷加強分表計電、在線監控、遠程執法、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運用,徹底轉變“人海戰術”,落實任務源執法要求,審慎實施行政處罰,著力構建“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新模式。
在生態環境行政服務中推進普法。承德市認真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積極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加強信息公開,拓寬公眾參與企業守法的方式和途徑,增進公眾與企業的了解和互信,為企業守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開展企業生態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印發《關于開展企業生態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遵循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動態更新、部門聯動、獎懲并重的原則,組織全市213家重點排污單位參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對首次納入的企業予以初評,對已經完成初評的企業實施生態環境信用動態管理。213家重點排污單位中A類企業13家、B類企業196家、C類企業4家。二是推進生態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相繼出臺《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系列配套制度,重點從生態環境信用信息歸集、信用承諾、信用查詢、信用分類分級監管、信用修復、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個人及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等方面推進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生態環境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初步形成。2023年上半年累計收集各類生態環境信用信息17.34萬條,包括公共信息17.09萬條,信用承諾書735條,信用修復任務14條,宣傳教育信息108條等。
在生態環境信訪工作中推進普法。做好信訪人員釋法說理工作,把講解法律法規、告知信訪權利義務作為接待群眾來訪的必要內容。最大限度普及法律知識,努力做到以法服人、以理動人,努力把矛盾在源頭化解。先后制定下發一系列文件規范信訪工作,并持續開展市縣兩級領導干部包聯化解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值班和應急值守,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2023年各渠道共受理各類信訪舉報211件,對所有受理的信訪舉報事項和省廳交辦信訪舉報事項均做到及時進行轉辦、督辦、反饋,案件處理率達到100%,實現進京非正常上訪及進京、赴省訪“零記錄”,使大量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當地。
在生態環境宣傳專項活動中推進普法。一是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發揮新媒體宣傳引導作用,打造生態環保宣傳新平臺,通過短視頻、微信、微博等形式,宣傳承德市生態環保工作成績、回應輿論熱點話題,截至目前,累計編寫發布官方微博2600余條、微信2600余條。二是利用重要節日時點開展宣傳。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平安承德建設、科技宣傳周等特殊時間節點和專項工作,面向服務對象以及社會公眾開展各類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集中宣講活動,積極宣傳普及環境保護方面法律法規,累計發放宣傳單8000余張、環保袋24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