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廊坊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廊坊市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作為重點任務抓實、抓好,集中開展工業、農業、生活、建筑、危險廢物5個領域攻堅行動,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市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開展工業領域攻堅
打造綠色低碳轉型“新風尚”
積極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換代,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降碳,鼓勵企業積極爭創綠色工廠,全市共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8家,省級綠色工廠15家。推行企業清潔生產。組織對141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和驗收工作,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占比達到96.85%。推動固體廢物管理。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廢企業已全部納入河北省固體廢物動態信息平臺管理,全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0.22噸,較2020年度,處置量下降27%。
開展農業領域攻堅
爭做可持續發展“排頭兵”
深入推進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2023年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70%,廢舊農膜回收率達90%以上。制定印發了《廊坊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積極組織實施有條件的縣(市、區),申報、實施國家或省級秸稈項目,加快完善收貯運體系建設。2023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持續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排查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2023年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繼續保持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
開展生活領域攻堅
打好垃圾治理“組合拳”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成效顯著。廊坊市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商務、文廣旅、郵政管理等部門,堅持從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深入開展塑料污染和商品過度包裝專項整治,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推廣“光盤行動”,綠色低碳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群眾節約意識顯著增強。
垃圾分類覆蓋范圍穩步提升。全市強制分類區域1170個居民小區已具備分類條件,占比達到小區總數(1191個)的98%。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全市已實現“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治理模式,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實現全覆蓋。
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強日常監督巡查,同步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專項檢查與質量監督,未發現不按規定回收農用薄膜以及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等違法行為。
開展建筑領域攻堅
構建綠色節能“驅動力”
推廣新建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加強宣傳,協同配合,嚴格把關,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全市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治理。建筑工程渣土優先采用土方平衡設計,將分離出的泥土進行再次利用。推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不斷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積極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模式,不斷提高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水平。已建成投用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3個,處理設施可滿足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需求。
開展危險廢物領域攻堅
織密危廢保障“安全網”
強化危險廢物監督管理。危險廢物均經由河北省固體廢物動態信息平臺進行轉移,由有資質危廢經營單位進行回收處置;對轄區內危險廢物產生單位進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日常檢查,并嚴格執行聯單轉移制度,轄區內涉危險危廢企業100%登記在冊。
規范醫療廢物源頭管理。全市6113家醫療機構全部簽訂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協議,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100%。依托廊坊市衛生健康監督綜合管理平臺,推動醫療廢物全過程管理,確保醫療廢物安全有效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