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記者從廊坊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廊坊市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造主動服務突出特征,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為全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上半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73,同比下降3.1%;PM2.5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優良天數112天,同比增加2天;重污染天數2天,同比減少9天,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全力開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制定印發《廊坊市2024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全域控塵、全域管企、露天禁燒、氮氧化物和VOCs減排、重污染天氣應對等重點工作。制定《廊坊市2024年臭氧污染防控指導手冊》,高溫天氣,倡導鼓勵涉VOCs重點行業企業實施錯峰、錯時生產。大力推進工業爐窯整治,完成9臺工業窯爐整治替代,全市玻璃棉行業全部完成燃煤窯爐和煤氣發生爐淘汰;建立周會商機制,精準分析,科學研判,細化措施,強化末端落實。嚴格實行24小時指揮調度機制,每日通過微信工作群通報空氣質量和高值、火點等各類問題,有針對性發布工作提示。
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制定印發《廊坊市2024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全面推進18項重點工作和謀劃實施39項水環境治理工程,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完成全市146條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堅持“人防+技防”日常巡查機制,利用水環境監測預警與評估分析平臺和水質自動站。1至6月,全市9個重點國控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優良水體比例77.8%,在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基礎上,3個斷面水質實現了提質升類,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均達到省考核要求。
在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廊坊市制定印發《廊坊市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含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明確了八方面2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各部門工作職責。不斷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將21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管理,扎實推進隱患排查“回頭看”,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污染地塊修復或風險管控措施實現全覆蓋。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區域考核點位V類水比例25%,均達到省考核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完成161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和52個村莊環境整治,對排查發現的18處疑似農村黑臭水體逐一制定治理方案,盡快整改到位。
今年以來,廊坊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主動靠前服務,全面開展“走訪解促”活動,積極宣傳惠企政策,幫扶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研究制定10項幫扶舉措,編制4張惠企“政策明白卡”,線上、線下廣泛宣傳,召開政企座談會27次,走訪企業5719家,共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訴求1364個,一批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據統計,上半年全市環境違法處罰案件67件,同比下降69.4%;處罰金額221.6萬元,同比下降71.7%。
為優化審批服務效能,嚴格落實承諾審批時限要求,保障了全市46個省重點項目、298個市重點項目的幫扶或環評審批工作。河北省增發國債項目涉及廊坊市110個項目全部完成幫扶或環評審批。有序推進排污權交易改革,完成排污權交易118筆,同比增加75筆;交易金額360.82萬元,同比增長81.7%。
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開展招商引資。今年以來,廊坊市生態環境系統共爭取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資金4.29億元,謀劃申報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13個,申請資金1.32億元。大力開展生態環境領域招商引資,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共簽約落地產業項目2個,總投資2.3億元。同時舉辦綠色金融“政銀企”對接活動,聯合多部門,搭建綠色金融政銀企平臺,幫助21家企業成功獲得綠色金融貸款3.35億元。
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廊坊市健全與京津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與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聯合簽訂了《深入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加強大氣污染協同治理,將北三縣一并納入與北京市通州區同步執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范圍,促進環境政策進一步融合,加大與京津聯合執法頻次和力度,聯合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有效解決跨界污染問題。
健全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化解機制。廊坊市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專項行動;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對200余家次企業開展了輻射安全監督檢查;持續開展打擊自動監測數據造假行動,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依規查處到位。在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上,全面開展第五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篩查,上半年,全市共辦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6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8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