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環保法)自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十年來,衡水市生態環境局以規范執法行為為目標,推行執法全過程監督機制,以改進執法方式為抓手,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綠色發展,做到幫扶企業有熱度、輕微免罰有溫度、嚴格處罰有力度。
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寬嚴相濟、執法服務相結合,不斷創新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新模式。一方面,聚焦“數智與科技”,推進服務企業多樣化。積極拓展非現場監管執法手段,有效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必要干擾。另一方面,聚焦“監管與稽查”,推進執法檢查規范化。持續規范裁量權行使,提升執法質量,維護執法權威和公信力。2024年以來,全市辦理免予處罰案件99件,免處罰金額1163余萬元。
隨著現代感知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衡水市生態環境局聚焦企業實際需求,強化科技支撐,創新“非現場”執法方式,自主創建河北省首個集“企業各類環保資料線上查閱”和“企業違法線索線上預警推送”為一體的“涉氣排污企業監管平臺”。該平臺通過預警功能提醒企業及時落實法律法規、環評及排污許可等各項環保要求,避免企業因排污許可證屆滿未延續、未及時開展自行監測、臺賬不完善、治理設施耗材更換不及時等問題,產生的環境違法行為。
此外,執法人員線上通過配套APP及時掌握企業減排落實情況,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大大減少了企業現場檢查次數,有效避免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必要打擾。目前全市共有6236家企業納入日常監管,推送各類預警信息萬余條。
衡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星表示,新《環保法》的實施,為生態環境部門嚴格監管執法提供了有力武器,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將堅持執法服務并重,讓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探索創新執法模式,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非現場”監管手段,有效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的打擾。規范執法行為,強化作風建設,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廉潔執法,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