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燕山環抱,海河水系像一把大蒲扇一樣,平臥華北平原,奔流渤海。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運河連著萬千河湖濕地,京津冀人民同水連飲。近年來,京津冀三地謹遵總書記囑托,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持之以恒推進水網協同治理。
“行走京津冀,聚力開新局”,今天推出第八集:《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京津冀攜手共建水系生態屏障》。
從作物到灌溉的改變
凈土涵養碧水
“咱們5個村,就是種葡萄,這種沙土比較松散,不好種莊稼,相當大的量體在這,你看根部都是有機肥。”
在河北省懷來縣夾河村,桑干河與洋河匯聚,永定河干流從這里起始,一路過官廳,出京津。50歲的村民王金田承包的12畝葡萄田,就在夾河村南岸的沙地上。入夏后,他家的“美人指”葡萄掛果累累,近年品種改良和滴灌實施后,實現了增收。“10多畝吧,收入畝產差不多在8000~10000元之間。”
他介紹,永定河綜合治理開始后,夾河村到官廳水庫入口15公里的永定河沿線,近萬畝沙地連片發展葡萄果業,肥料有機化不僅適合林果培育,控制水土面源污染也見到了成效。“永定河、洋河與桑干河水,我小時候40年前水量是很大,隨便可以抓魚。1993、94年時候水質全毀掉。現在水質好了很多,10年了,上游化工廠、造紙廠已經停產,不往河里排了。水質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永定河的治理好轉能體會到。”
永定河干流起點-桑干河洋河匯合處
2014年開始,京津冀啟動生態聯防聯建聯治,三地聯合水利部海河委員會,啟動對永定河全流域治理。北京牽頭建立永定河流域投資公司,開展增綠、凈土行動。
在永定河官廳水庫上游的懷來縣,永定河延懷公司建管工程師張愛偉介紹,除了懷來南岸治理沙田,在北岸的洋河二灌區實施土地修復,為水庫去污增容。濕地緩流凈化濁水,確保碧水進庫。
“9100畝葡萄地做滴灌一年能節水62萬噸,洋河二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節水目標是3300萬立方米,水量節下來,作為生態水補到官廳水庫。”張愛偉說:“原來渠系老舊,老百姓大水漫灌,半噸一畝,超標多了,水量浪費同時加劇水體水質面源污染。渠系改造完,現在解決洋河水庫淤積問題,庫容要增加2400萬噸。”
目前,上游張家口受污染耕地安全率、上游工業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徹底消滅劣五類水體,懷來、延慶地區的洋河、桑干河、媯水河進入官廳水庫的入口水質保持三類以上。
永定河延懷公司總經理劉金釗介紹,環官廳協同治理減少化肥使用量5000噸以上,生態補償和跨區域投資帶動的協同模式初步建立。“創新跨省域、市域成立公司,走出了新的路徑。永定河通過系統治理,流動的這種天數越來越好,按照總書記要求節水優先,一是保生態,第二目的是保地區發展,生態效果和當地的功能性發展結果結合起來,實現共同富裕。”
9年來,官廳水庫為京津下游補水超過14億立方米,永定河全線水質明顯改善,離不開上下游優化涵養。2021年,永定河時隔26年實現865公里全線通水,至今已連續三年貫通。截至目前,永定河治理修復跨區域投資已經達到127.2億元。
一張水網相連
調度同步提升
京津冀一張水網相連,涵養水源讓上游實現凈化入庫,而協同調度更加完善,確保了下游水量增多,水位回升。
張振是密云水庫管理處的一位90后巡河員,近年來他們與河北承德的聯動巡河已成為常態。“我們每年巡河里程有2萬多公里,保護咱密云水庫入庫的水源。密云區一共分5級河流,一共是43條。”
他介紹,密云水庫上游來水增加,水質變好,可以看出流域化治理的成果。“密云水庫潮河的入河口小槽村,最開始2017年的時候水流其實挺小的,還不是很寬,慢慢到2021年水流就變得挺大了,河道寬有10米左右,水就越來越清澈了,白河現在也都是常年有水。”
密云水庫
2018年,北京與上游河北省簽訂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落實資金21.5億元,2022年續簽新一輪5年期密云水庫上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接續了第一輪補償,在國家沒有把入境的水量作為水量分配的前提下,我們先行先試,跟河北約定,上游來多少水,理論上是水來得越多,北京會給流域其他地區的補償越多。” 北京市水務局水保生態處處長劉大根介紹。
近5年來,密云水庫持續為潮白河補水總計16.6億立方米。2022年潮白河時隔26年全線通水,穿越北京城市副中心,從香河進運河,一路進天津。永定河、潮白河與引黃水、引灤水、再生水等水源補充運河水。今年補水后,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全線有水。
永定河天津屈家店閘
9年來,京津冀三地以總書記提出的“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為遵循,協同治理,水環境整體改善。
“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質占比從2014年的25%提高到去年的58.3%,劣5類水質占比從65%到全面消除,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占比從8.5%提高到71.7%。”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李志軍介紹:“一是協同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二是協同強化重點河流治理,圍繞大運河、大清河、潮白新河等重點河流,12條入海河流從全部為劣5類到全面消除劣5類。三是協同提升應急能力,毗鄰市縣區也建立應急聯動機制。”
協同應急聯防
確保水系生態屏障
京津冀三地對密云水庫、于橋水庫、官廳水庫、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等飲用水源地落實流域聯防聯控后,緊接著推進白洋淀入淀河流及大清河、潮白河、永定河、灤河、大運河等流域沿線專項執法。
近日,第一批《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走深走實的措施清單》審議通過,清單確定協同事項動態上賬。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梁文玥透露:“后續還會在環境監測方面繼續加快三地共同標準的研究和推進。”
潮白河濕地
5年來,三地實現常態化聯合執法巡查,河湖生態救援演練30多次。今年6月,承德市、張家口市、密云區、延慶區舉辦“兩市三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加強跨境河流、河道斷面水質消隱。北京市密云區生態環境局水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季營介紹:“通過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驗證了五地政府上下游協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確保密云水庫水環境安全。”
緩流凈化
“綠肺”濕地重現生機
協同治理不只是一串串數字與設備。9年來,河道貫通,地下水位持續回升,水利萬物,生靈受惠。華北平原上,作為大地“綠肺”的濕地,生機重現,潮白河、溫榆河、媯水河、野鴨湖、環官廳等流域累計超過100萬畝濕地逐步修復。孕育多樣生物的同時,又讓水系緩流得以凈化。
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個淀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曾經的白洋淀一度圍堤干涸,水流不暢,水質長年徘徊在五類和劣五類之間,大清河從北京方向進入白洋淀,流域治理后,保障了清水入淀。
如今的白洋淀淀區蘆葦碧綠,波光瀲滟。游客說:“我們是廣東來的,太好了!我沒見過那么多鴨子那么接近人群,空氣也特別好。”
2017年總書記考察雄安以來,淀區通過“控源、截污、治水”,水質已連續三年保持在Ⅲ類良好標準。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周立志介紹:“首先制定了《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標準基本對標京標,排查了入河入淀排污口1.1萬多個,取締散亂污企業1.3萬多家,建設了89座污水處理站,垃圾日產日清。”
近年來,北京對轄區內的大清河入河口摸排建賬、加密監測點位。 “京津冀三地簽訂了一個聯防聯控工作框架協議,從入境的水質來看咱北京為我們做的貢獻就是保證一洪清水入白洋淀。” 周立志說。“鳥類種類達到254種,比新區設立之前又增加了48種,魚類增加了19種,像中華鳑鲏魚這種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魚類基本上已全淀分布。”
白洋淀上游北京轄區內的大清河流域六個國考、市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現在的白洋淀已穩居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持續推進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新的藍圖繪就,京津冀三地將繼續攜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讓三地人民同水連飲,同心安飲。
來源 | 北京新聞廣播 記者:晨光、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