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計,生態先行。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現在白洋淀生態已經逐步修復了,要格外呵護、格外珍惜,讓白洋淀長久造福新區人民。"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我省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理念,持續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強化全流域、上下游、淀內外綜合治理,讓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今天起,我臺聯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推出大型主題系列報道《走雄安 看生態》,一同在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生態畫卷中,感受未來之城的綠色脈動。首篇來看《千鳥競飛淀上美》。
9月開學季,安新縣同口鎮小學的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生活在村邊蘆葦蕩里白鷺、水雉、斑嘴鴨,竟活靈活現地走進了他們的新課堂。
雄安新區安新縣同口鎮小學學生 韓禧漾:
花臉鴨之前我沒見過,聽韓老師說,他今年也拍到了。
授課老師韓戰橋,暑假期間參與了這部新讀本的編寫,他業余時間拍攝的大量水鳥,通過這份特殊的教材走進了課堂。
雄安新區安新縣同口鎮小學老師 韓戰橋:
包括叫什么,屬于幾級保護鳥類等等都會告訴他們。讓孩子們知鳥護鳥,敬畏自然。
雄安新區安新縣愛鳥護鳥讀本《百鳥樂園》執行主編 曹莉莎:
愛鳥護鳥讀本共分為6冊,對應小學各個階段。這里有我們白洋淀的新朋友,也有白洋淀的老朋友,比如說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是世界公認的極危物種,有"鳥中大熊貓"之稱,隨著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它們在這里"戀愛""成家""帶娃",生活細節頻頻通過慢直播"出圈"。
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淀攝影家協會主席 張學農:
今年,光我就拍到了四窩青頭潛鴨。這種鳥對水質要求特別高,它們在這兒安家、繁衍,說明愛上了咱們的白洋淀。
早上五六點,正是濕地鳥類的捕食時間。青頭潛鴨帶娃遛彎兒、水稚凌波起舞、白鷺自在滑翔、天鵝振翅高飛……紛紛定格在鏡頭里。
雄安新區安新縣鳥類監測站工作人員 張航:
有關專家在白洋淀調查時拍攝到了青頭潛鴨育雛的影像,說明它已經由"客人"變成"主人",由候鳥變為留鳥。這也表明,青頭潛鴨在這片區域內已形成穩定的種群。
雄安新區安新縣王家寨村村民 邢占路:
我們白洋淀這幾年變化太大了,生態越來越好,鳥兒越來越多。
游客 劉女士:
特地從包頭過來,來白洋淀游玩。
野生鳥類就像是"環評師",它們用翅膀為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投票"。為了讓更多的鳥兒在這里安家,雄安新區在現有9個鳥類棲息地基礎上,今年又新增了兩個鳥島。
在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優化"空天地"一體化智慧監測系統。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系統運維工程師 張楠:
現在專門看鳥的點位一共是有37個。同時我們在后臺也上了一套AI鳥類識別的系統,可以識別出鳥類的種類和大概的科屬,后期相關的統計數據會歸類到一個白洋淀鳥類數據庫當中。
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增加至260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6種。白頭鶴、卷羽鵜(tí)鶘(hú)、小鴉鵑、東方鸻(héng)等均為今年新增。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三級主辦 齊麗娜:
為了讓更多的鳥類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續寫"家譜",積極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生物多樣性本底,為下一步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入秋的白洋淀,淀水碧綠、靈動如畫,全方位的生態保護網正在鋪展,落戶的朋友們持續上新,白洋淀正在讓更多的"候鳥"留下來,成為它們棲息繁衍的"鳥類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