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何晨曦 見習記者魯雅琦)從11月28日召開的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深化渤海綜合治理,保障海洋環境安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持續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水質提升、海水養殖環境整治、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美麗海灣創建等11個專項行動,謀劃部署7大類40余項工程項目,加強入海河流總氮管控和美麗海灣建設,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動我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強化入海排污口整治監管。聚焦生態環境部移交我省的4269個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多次赴一線督導調研,聯合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在冀津交界處組織開展入海排污口聯合排查,組織沿海三市開展入海排污口交叉互查,及時發現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移交我省的4269個入海排污口已初步完成整治。
嚴格海水養殖監管。編制我省地方標準《海水養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已于11月15日正式發布,2024年1月1日起實施,實現以標準加強海水養殖環境管理。
加強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組織實施秦皇島港專項督導幫扶和沿海漁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配合農業農村部門研究制定《河北省沿海漁港環境整治指導標準》和《河北省沿海漁港環境整治設施設備配備指導標準》。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二級調研員華冰群介紹,為推動秦皇島市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自今年3月開始,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秦皇島創新建立“一圖兩清單”“測、查、改”“雨前、雨中、雨后”等管控機制,組織開展雨污管網、支流溝渠和港口環境排查整治,秦皇島市入海河流總氮濃度持續下降。唐山、滄州市充分借鑒運用秦皇島治理經驗,編制主要入海河流總氮管控方案,全省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1至10月,我省9條市域內國控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30.8%,秦皇島市石河、湯河,滄州市廖家洼河、石碑河較2020年基準值實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