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縱覽新聞
鏈接:https://zonglan.hebnews.cn/shares/general/266387
縱覽客戶端訊(縱覽新聞劉萌)1月31日,“2023年度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天津市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制定兩批44項協同措施清單,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更大力度統籌區域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據悉,2023年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組織京津冀生態環境、黨校、社科、高校“三地四方”座談交流,共商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新路徑、新舉措。成功舉辦京津冀生態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全國首創“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吸納首都環保科創資源,科技賦能12條重點產業鏈綠色發展,助力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從三地單部門到三地三部門(生態環境、水務水利、園林林草),明確“1+8”運行機制,拓展協同領域、謀劃合作事項,更大力度統籌區域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更為高效協調流域水量保障與水質保護。
此外,簽訂京津冀雄“生態環境監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雄安新區工作站,天津市承擔“白洋淀富營養化三維高精度水質模擬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科技賦能白洋淀水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跨區域河湖長聯動機制,成立“天津河湖長學院”,設立“跨界河湖長”,合作開展“跨界河長”巡河“多走一公里”活動。圓滿完成南水北調東線北延應急供水,津冀兩地共收水2.38億立方米。加強生態多樣性保護,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樣性協同創新中心”,共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白洋淀區野生鳥類增加到276種。
據悉,為推進“雙碳”工作,三地共同研究編制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統一核算流程,規范核算方法,共享核算參數,推動建立健全區域碳排放核算機制。北京市將出租車行業納入履約范圍,持續探索小客車“油換電”、氫燃料電池汽車等自愿減排機制與碳市場的銜接,通過碳市場激勵重點碳排放單位購買使用綠電,將額外購買使用的綠電排放量計算為零,大大激發了鼓勵重點排放單位消納綠電的積極性。天津市創新開展綠電碳排放核減,在重點企業開展碳交易,推動納入配額管理145家企業全部完成碳配額清繳,實現履約率連續8年100%。河北省深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布降碳產品及碳減排項目方法學,開發降碳產品項目,降碳產品實現價值轉化。強化源頭治理,河北省推行重點行業企業“鐵路+新能源重卡接駁”聯運、物流園區新能源重卡中轉等短途運輸模式,全省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達到2萬輛。
同時,京津冀三地深化協同治理,推動執法標準銜接統一、推動環評機構跨區域協同監管、聯合開展輻射安全檢查。深入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聯保聯治,簽訂實施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密云水庫上游流域潮白河流域、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完成流域內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實施洋河、桑干河、永定河山峽段等河道綜合治理,強化中亭河、薊運河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
2024年,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將堅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為引領,積極推動建設京津冀清潔能源、綠色產業及清潔運輸示范區,推進涉鋼產業集群提升改造,建設通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零排放重卡貨運通道,著力破解結構性、根源性問題。堅持“三水”統籌,深入推進重點河流上下游水資源合理分配,強化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總氮治理管控,推進生態建設修復工程,實施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持續創建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發揮京津冀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作用,促進綠色環保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數字技術與綠色環保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努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