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
以能源轉型與工業流程再造實現協同降碳減污
北京日報記者 范俊生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來,三地人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藍天。截至2023年底,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為六成左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認為,京津冀大氣治理已經進入“深水區”,要著眼長遠、久久為功,通過推動能源結構轉型與工業流程再造,協同促進降碳減污,從根本上實現空氣質量提升。
工業源和移動源的排放,仍然是京津冀地區空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肮I上實現超低排放,最終要靠全面的技術創新與工藝革新來實現?!辟R泓代表以鋼鐵行業為例,建議推動煉鋼工藝從長流程向短流程轉變,“以往是從礦石原料開始,歷經多個流程,最終成為鋼材。采用短流程工藝后,則是以廢鋼為原料,可以大大降低前端的排放。同時,冶煉中可以使用清潔能源逐步替代煤和焦炭?!?/p>
交通運輸在北京與天津PM2.5的本地排放中占了很大比例。在賀泓代表看來,雖然當前已經全面實施了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實施更加嚴格的國七標準,但近零排放不等于零排放。“以我們國家如此大的體量,就算是較低的排放強度,總量也將是非常龐大的。而且,在用車的更新換代也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p>
賀泓代表建議,強化京津冀三地協同,通過技術創新助推能源轉型,持續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排放量?!霸谕七M城市公共服務車輛和私家車電動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柴油機熱效率,結合機內和機外技術同時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中長期目標是開發碳中和燃料綠色合成和利用技術,如生物質制備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技術、使用綠氫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技術等,實現動力內燃機傳統化石燃料部分乃至完全替代;中遠期目標則是最終實現新動力源對內燃機的演替,如氫燃料電池技術等,應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完善政策推動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賀泓代表注意到,過去幾年,京津冀三地以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為突破口,推動聯防聯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他認為,應把生態協同放在整個協同大局中整體考量,進一步完善協同體制機制,發揮北京作為“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三地協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向綠色、高質量轉型,以此帶動區域整體發展提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提供持久的推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會秘書長周潮洪:
做好京津冀三地防洪協同工作
天津日報記者 張雯婧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會秘書長周潮洪,曾經從事水利工作30年,一直十分關注城市防洪。2023年夏天,華北地區極端降雨,引發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這場洪水,也牽動著京津冀三地人民的心。“此次降雨的特點是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覆蓋了整個海河流域,重點在京津冀三地。天津不僅要下泄本地降雨形成的澇水,更重要的是要排泄上游河北、北京的來水,防汛形勢非常嚴峻。”周潮洪代表說。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三地及海河流域的其他省市共同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形成了京津冀協同、央地協同、軍地協同、條塊協同共戰洪水的生動局面,也最大程度減少了洪水災害的影響和損失?!罢且驗橛辛撕:由舷掠蔚穆搫樱约敖y一調度指揮、各地緊密配合,才有了最后的勝利?!敝艹焙榇碚f。
統一部署,統一指揮調度,京津冀密切配合,在周潮洪代表看來,這些充分體現了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天津水務部門密切與水利部海委、北京、河北溝通調度措施,逐河系滾動做好洪水預報,持續對洪水發展變化趨勢進行研判,為防洪決策提供支撐。市防辦統一集中調配應急資源,連夜從唐山、保定調運水泥6000余噸,支援大清河堤防加固,并調用各類搶險救援物資。”周潮洪代表說。
“洪水過后,天津晝夜強排加速退水,及時搶修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為群眾回遷和工農業生產恢復創造條件。當前,京津冀三地的鄉親們攜手重建美好家園,廣大干部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斗,大家也將一道迎來幸福的美好生活?!敝艹焙榇碚f。
今年全國兩會,周潮洪代表帶來了做好京津冀三地防洪協同工作的建議。她表示,首先京津冀三地應科學制定全流域的防洪規劃。“因為海河流域較容易發生整個流域的大洪水,這就需要多個省市共同配合。所以在規劃上應高站位,把整個流域的防洪規劃做好?!敝艹焙榇碚f。同時她表示,由于京津冀三地水系相通,建議對河道、蓄滯洪區有一個上下游共同治理的統一標準。此外,周潮洪代表建議,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應做好京津冀三地防洪有關信息的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
將京津冀打造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河北日報記者 賈楠
十年治理,“看見”美麗宜居京津冀。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十年來,三地構建協同機制,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綠色發展,空氣質量逐年向好,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三地百姓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但從長遠和整體發展看,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壓力依然較大,水生態問題仍未根本解決,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還不穩固?!狈渡鐜X委員表示,推動京津冀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就要進一步完善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做好生態文明一體化大文章,將京津冀打造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生態文明一體化專項規劃。范社嶺委員建議,研究制定京津冀區域生態文明一體化專項規劃,以資源環境承載和碳達峰為約束,規劃確定區域產業結構、產能規模、產業布局、能耗總量、能源結構、水資源分配等。借鑒“無廢城市”建設經驗,探索“無廢區域”建設,推進三地生態一體化治理。
以“雙碳”為目標謀劃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范社嶺委員表示,要持之以恒執行嚴格的管控制度,推動綠色發展、減少排放,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制度保障、法律保障、行動保障。提高森林、濕地、草原的生態質量,在摸清京津冀碳排放整體強度的基礎上,統籌生態空間布局,提升環境韌性和生態碳匯能力。同時,鼓勵在沙漠、荒山及沙化退化鹽堿化草原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減少水資源流失,助力缺水地帶的植被恢復。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文相通,要在全區域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在范社嶺委員看來,三地要一體化統籌考慮水質、土質、空氣質量、森林覆蓋率、動物生存繁殖遷徙、植物多樣性等自然因素,用系統化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證完整的生態鏈和食物鏈,制定規劃、補足短板,帶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京津冀要強化共建共管共享,提升治理質效?!狈渡鐜X委員建議,三地充分利用河道及高速公路等空間,布局風光新能源,建成藍綠交織的森林生態廊道,形成一體化生態共建格局。厘清三地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完善跨地區聯防聯控治理體系,建立統一的執法標準,實施生態環境治理聯合立法和協同執法,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模式,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環境監測以及森林火災等應急預警機制。強化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機構建設,推動完善跨界聯合執法、交叉執法機制,強化聯合執法檢查,織密跨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一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