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河北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展開解讀。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河北省水生態環境穩中向好,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2023年,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連續兩年達到80%以上,劣Ⅴ類斷面比例連續四年為零。京津水源上游的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國控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白洋淀水質更是連續三年鞏固保持在Ⅲ類。截至目前,白洋淀魚類已恢復到48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21種,中華鳑鲏、烏鱧(lǐ)等土著魚類全淀廣泛分布;野生鳥類增加到279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73種,日益呈現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萬鳥翔集”的勝景。
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成效明顯。完成流域746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復核、330公里庭院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同時完成百淀連通、淀區第四期生態清淤、藻苲淀退耕還淀生態濕地恢復二期主體工程。統籌引黃、引江、水庫水及再生水等各類水源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實施生態補水,淀區水位保持7米左右,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長1393公里。
河北水環境質量呈現新提升,還體現在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都達到考核要求。針對黑臭水體治理,除了實施“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外,完善城市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健全河長制、水體養護制度更是治本之策。
截至2023年底,河北共建成城市市政污水處理廠220座,形成處理能力1113萬立方米/日,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86座,形成處理能力7.9萬噸/日。2023年改造市政和庭院排水管網1032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已完成治理的98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面落實河長制,按要求定期進行水質監測。今年3月,安排部署了城市水體“消黑除劣”專項行動,對城市水體逐個明確黑臭防治責任主體,每年開展不少于兩次黑臭隱患排查,確保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河北加強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以及產地環境保護。2023年,在39個縣建立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示范區,示范推廣水溶肥、緩釋肥、配方肥、生物有機肥等新型優質肥料。打造50個綠色防控示范區,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連年實現零增長。開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行動,降低種養殖業污染入水風險,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大力推廣池塘多品種混養、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灘涂貝類底播增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2023年,新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6個。
今年,河北將進一步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白洋淀流域和京津水源涵養區等為重點,實施河湖聯通和生態修復工程,確保地表水國省控斷面優良比例達到81%以上,白洋淀水質鞏固保持Ⅲ類,京津水源上游出境國控斷面水質保持優良。同時,強化工業、農業、城鄉等各類污染源精準管控,進一步夯實水環境質量改善基礎。
記者|屈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