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為“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2023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近日正式發布。
《公報》顯示,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連續兩年全部退出“后十”、白洋淀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改善、旅游旺季北戴河生態環境質量再創歷史最好,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新提升。
環境空氣質量保持穩定
2023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39,PM2.5年平均濃度為38.6微克/立方米。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為250天,占比68.5%;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數平均為11天,占比3%。
水環境質量進一步向好
2023年,全省208個地表水國省控斷面中,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5.4%,比2022年上升1.3個百分點;Ⅳ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4.6%,比2022年下降1.3個百分點;無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
全省八大水系中,遼河、永定河、大清河、漳衛南運河、灤河及冀東沿海水系水質為優,子牙河、北三河、黑龍港運東水系為輕度污染。
全省重點湖庫淀中,崗南水庫等14座水庫水質為優;官廳水庫、陡河水庫、邱莊水庫、洋河水庫、白洋淀和衡水湖水質良好。
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3%,比2022年上升6.5個百分點。秦皇島市、唐山市轄區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2023年,全省11個設區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4.2分貝,比2022年上升1分貝,各市均為較好;夜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46.7分貝,邯鄲、承德和滄州市夜間為較好,其他市為一般。
各類功能區噪聲晝間和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為93.7%和87.1%,與2022年同比,晝間下降3.3個百分點,夜間下降8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
2023年,全省生態質量指數(EQI)為57.6,生態質量為二類,比2022年減少0.72,基本穩定。11個設區市中承德、秦皇島、張家口、保定市生態質量為二類,石家莊、唐山、邢臺、衡水、滄州、邯鄲和廊坊市為三類。全省167個縣(市、區)中,生態質量為一類或二類的有49個,占全省總面積的57.05%。
輻射環境質量總體情況良好
2023年,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在正常漲落水平,無異常。全省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空氣、水體、土壤等介質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處于本底水平,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與往年相比無明顯變化;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相應限值。
以上這些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的數據和結論都源于科學、準確的生態環境監測。目前,河北的環境監測網絡已基本建成,覆蓋空氣、水、土壤、村莊、生物多樣性等多個領域,為全省生態環境管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強力保障。下一步,河北將加速監測技術數智化轉型,實現全鏈條數智化、新技術標準化、新裝備自主化,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和監測管理效能。持續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建立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最大程度釋放監測數據價值。更好發揮監測的技術支撐、引領和服務作用,實現“河北哪兒美,監測數據告訴您”。
記者|屈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