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劉雨澤 張雪韜 郭保華)記者今天(7.29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以來,我省堅持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有序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多措并舉推進農業節水,推動我省糧食生產走資源節約、利用高效、環境友好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科學施肥方面。持續推進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引導農民精準科學施肥,全省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3513萬元,分區域、分作物加大對緩控釋肥、水溶肥、生物肥、土壤調理課劑等高效新型肥料的補貼力度。因地制宜推廣肥料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關鍵技術,在全省示范推廣“三新”技術448萬畝次。
在農藥減量增效方面。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在全省建設50個綠色防控示范區,大力推廣昆蟲天敵、食誘劑、燈光誘殺、生物農藥等非化學農藥綠色防控技術,核心示范區綠色防控主推技術到位率95%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3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80%以上。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15389萬元,支持專業化病蟲害防治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促進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提規模、增能力、上水平。
在推進農業節水方面。在全省發展管灌、噴灌、滴灌、淺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200萬畝,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實施旱作雨養農業節水項目,將井灌區小麥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改為谷子、高粱等抗旱耐旱作物,實施旱作雨養42.96萬畝,鞏固節水壓采成效。實施季節性休耕,將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改為一年一熟的玉米、油料、雜糧雜豆等,實施耕地季節性休耕30.6萬畝,減少地下水用量。
“可以說,我省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節水品種、節水技術,用占全國2.7%的農業用水量,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和6.8%的蔬菜,實現了節水穩糧雙贏。”省農業農村廳資源環境處三級調研員鄭福祿表示。
監制 | 劉利永 張書娟
審核 | 劉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