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建立“一企一碼”,完善非現場監管手段對企業少打擾,輕微違法不予處罰……記者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10月29日召開的“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深化數智系統賦能,不斷提升執法監管效能。
以打造專業化、現代化、系統化和服務型生態環境執法隊伍為目標,今年我省開發建設數智環保執法服務系統,深化數智系統賦能,推行“一人一檔”“一事一檔”“一企一檔”“一地一檔”全過程監督管理,建立一次幫扶、二次督導、三次嚴懲執法機制,逐步構建執法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執法檢查、行政處罰、跟蹤整改、稽查評估等全流程、全要素信息化。
入企要審批,進企要掃碼。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入企檢查前,必須提交入企申請,經審批同意后方可入企檢查,堅決杜絕選擇性、隨意性、頻繁性入企等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在全省建立執法檢查“一企一碼”制度。今年4月份,“河北省生態環境執法服務APP”上線運行,為每個企業生成一個專屬二維碼。各級生態環境系統的工作人員進入企業必須掃碼登記,填報相關檢查信息,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隨意檢查。未向企業出示檢查二維碼的,企業有權拒絕其進入,并可以通過執法服務APP查看檢查情況,投訴留言,使入企檢查更加公開、透明、規范。
完善非現場監管手段,減少入企檢查頻次。當前,衛星遙感、熱點網格、分表計電、無人機、無人船、自動監控等各類科技手段應用到執法工作中,實現了報警信息自動推送,入企審批、申訴審核、自由裁量、處理處罰全流程線上辦理,工作效率和執法水平得到較大提升。今年以來,入企檢查次數較2021年、2022年分別下降66.27%,13.78%。以非現場方式開展問題線索核查1.45萬余條,有效減少現場執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的打擾。
深化免罰幫扶制度,依法實施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機制。今年7月底,隨著《河北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的出臺,25種輕微免罰行為被納入裁量基準。河北省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劉煒介紹,對符合免罰要求的輕微違法行為實行“一次幫扶、兩次督導、三次嚴懲”,使處罰決定符合法理、事理、情理,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今年以來,全省共辦理806件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案件,免罰金額共980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下一步,織密“一張網”。河北省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劉佳介紹,在接下來的生態環境執法工作中,我省將把推行數智執法改革作為重中之重,構建科技監控網,拓展先進技術裝備應用場景、提升輔助執法裝備應用技能。打破數據壁壘,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對全省企業實行分類差別化監管,通過“智能+人工”的手段,及時鎖定違法線索,精準發揮科技監管作用,優化提升整體工作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