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深入開展機動車污染治理”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河北堅持“車、油、路、企”統籌,聚焦傳輸通道城市,以柴油貨車為監管重點,推動運輸結構調整,持續深入開展機動車污染治理工作。
嚴格源頭管控,對在河北生產、銷售的新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組織技術機構開展新車環保一致性查驗。同時,大力推進柴油貨車新能源替代。以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改造為重點,引導企業大宗物料和產品運輸采取“鐵路+新能源重型貨車接駁”聯運、物流園區新能源重型貨車中轉等模式,并積極拓展港口、礦場、城建工程、城市物流配送等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河北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已超2.8萬輛,位居全國第一。
依托交通治超點、公安執法點等開展路檢路查,重點檢查車輛尾氣凈化裝置、車載診斷系統(OBD)、車用尿素使用以及達標排放情況,對上路行駛的超標排放柴油貨車,實行“環保取證、公安處罰”并督促維修復檢。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計發現超標排放車輛2636輛次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據測算,一輛國六排放階段重型貨車污染控制裝置被破壞,氮氧化物排放較正常車輛增加20-30倍。”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機動車監測部主任任毅斌介紹,擅自改裝、拆除、閑置車輛污染控制裝置不但對空氣造成污染,還會對車輛造成損壞,更是一種違法行為,將面臨高額處罰。提醒廣大車主要加注正規渠道油品,防止硫含量超標的劣質油品導致車輛排氣后處理系統硫中毒;及時加注合格尿素,保障SCR(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正常使用;定期維護保養,確保排氣后處理效率最大化。
作為控制機動車污染的“最后一道閘門”,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是防止超標車輛上路行駛最重要的關口。目前,河北正常運行的790多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均已實現排放檢驗全過程監控、全過程公開。同時,通過遠程視頻監控、檢驗數據排查等技術手段,加大對排放檢驗機構的非現場監管。今年前三季度,河北共遠程巡查了270家排放檢驗機構,對存在問題的62家機構移交當地核查處理。
下一步,河北將結合車輛全生命周期使用場景,重點從“維修--使用--排放檢驗”三個環節發力,加強對機動車維修機構、在用車使用、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的規范管理,倒逼重型車輛達標使用。對集中為“三類問題多發車輛”(省外登記的異地車輛、老舊車輛、日常監督抽測發現超標車輛)開展檢測、排放檢驗合格率異常的檢驗機構,作為重點對象加強監管;對遙感監測、黑煙抓拍、路檢路查等三類監督監測發現的超標排放車輛,每月溯源前5名檢驗機構倒查責任。加強與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的聯合檢查巡查,采取暫停出具檢測報告、行政處罰或取消檢測資質等懲戒措施,嚴厲打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行為,情節嚴重的,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