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焦磊
10月14日,走進位于衡水市桃城區趙家圈鎮的“世外桃源”家庭農場,映入眼簾的有郁郁蔥蔥的蘋果樹、梨樹,相伴共生的玉米、大豆,在北方難得一見的掛在枝頭的香蕉和牛油果……如果將視線向下一轉,卻發現,這里竟然還有遍地的雜草和野花。
衡水文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文豐是家庭農場負責人,見記者面露驚訝,他神秘一笑:“這些花草可是維持農場生態平衡的‘調節師’。”
原來,為了盡量還原植被的自然生境,“世外桃源”家庭農場從不打除草劑,也不使用化肥。“這些雜草,夏天能降低地面溫度,冬天還能為果樹抵御嚴寒。”杜文豐蹲下身子,撥開雜草,抓起一把泥土對記者說,“更重要的是,雜草以肥料的形式‘反哺’土壤,既豐富了有機質,又增強了透氣性,土地更有勁兒了。”雜草鋪地還為各種昆蟲提供了繁殖和生存場所。“在這里,各種昆蟲間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鏈,‘以蟲治蟲’的效果比打農藥來得更好。”杜文豐介紹。
農場中間有個小池塘,魚兒在荷葉間游來游去,看著很是有趣。“這個池塘可不單是為了觀賞。”杜文豐給記者科普起來,“池塘在種植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氮、磷等天然肥料,將養殖尾水用于灌溉,就實現了資源化利用。”不僅如此,池塘還是青蛙、蜻蜓等“捕蟲能手”的繁育棲息地,鳥兒來這兒喝水,也能順便幫忙捉蟲……
“池塘養殖—自然肥水—農田自用”“秸稈殘果收集—自然發酵肥料化—田間應用”“昆蟲有生存環境、花開有授粉昆蟲、病蟲防控有天敵昆蟲”……在杜文豐看來,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以生態之力恢復生態,農業才能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杜文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蘋果園為例,農藥化肥使用量為零,每畝可節約農資費用500元;蘋果畝產3000公斤,產量雖然只有普通果園的八成,售價卻是普通蘋果的3至5倍。“這種自然生態模式下種出的蘋果口感更好。”杜文豐邊說邊拿出一個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客戶的預訂和購買信息。“現在,農場的‘粉絲’越來越多了。”他高興地說。
樹上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樹下花草叢生、蛙叫蟲鳴……10年間,杜文豐引進國內外優質種質資源,在園內試驗種植了3000多個水果品種,玉米、小麥、谷子等大田作物近1000個品種,“世外桃源”里生機盎然。“今年,我們還與河北科技大學、衡水學院開展了黑杏功能飲料和豆類深加工等項目合作,通過三產融合,繼續挖掘生態農業優勢。”杜文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