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新聞網訊(記者段華鵬)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我省通過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努力打造統一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體系,同時結合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創新,全力推進碳普惠項目開發和價值轉化的先行先試。
打造京津冀低碳出行碳普惠。作為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領域減排量核算技術文件,京津冀三地已聯合編制發布了《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標準,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京津冀地區內適用。這是不僅為京津冀區域范圍內低碳出行碳普惠項目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更為推動全民參與低碳生活、實現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該標準規定,低碳出行包含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以及采用小微型客車合乘等出行方式從出發地向目的地移動的交通行為,明確項目地理邊界為京津冀行政區域范圍內,提出了低碳出行碳普惠項目的唯一性、準確性、保守性、安全性基本要求,規范了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方法以及數據監測與管理。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積極謀劃建立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機制,共享碳普惠項目數據和信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為推動區域內碳普惠項目互認、強化區域碳減排合作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同時,三地正在組織河鋼集團、省排污權交易中心、未勢能源等技術單位啟動編制《碳普惠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普惠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油改電小客車》2個標準初稿。
重點支持省會公共交通碳普惠實現新突破。除了在承德、秦皇島等地正在開展碳普惠場景應用外,作為首批試點城市,省會石家莊提出到2025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目標,將以地鐵、公交建設為重點,努力打造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體系,基本具備居民便捷低碳出行條件。該市上線全省首個“碳惠燕趙”小程序,努力打造公開透明、可積分賦值的碳普惠自愿減排計量體系和權益兌換機制,以此方式提升市民綠色出行意愿。我省將通過惠民利企、試點先行,重點針對小微企業生產減碳和居民生活低碳消費場景,制定更多碳普惠低碳場景認定標準,建立完善碳普惠消納激勵機制,鼓勵支持更多城市探索開展碳普惠工作。
探索開展碳普惠多場景建設。我省印發《關于推進降碳產品價值實現 助力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積極推動碳普惠創新,鼓勵各類主體從生活低碳場景著手,在降碳產品核算方法學開發和項目價值轉化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開發基于綠色消費、低碳辦公、低碳生活等碳普惠場景的計量應用程序,從商業激勵、榮譽獎勵、政策支持等方面鼓勵碳普惠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推動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優先納入重點行業碳排放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