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焦磊)12月16日,衡水湖櫻花島附近,蒼鷺、白鷺、紅嘴鷗等十余種鳥類齊聚于此,它們或低頭覓食或打鬧嬉戲,又或是振翅高飛,為冬季的衡水湖增添了一抹靈動與生機。
衡水湖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驛站。
既然是候鳥的遷徙“驛站”,在每年秋冬季,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在這里停歇休整。“今年也不例外,到現在已經有6萬余只候鳥趕到衡水湖越冬了。”衡水濱湖新區資源保護局濕地生態監測科科長張余廣介紹,在這些候鳥中,不光有熟悉的“老朋友”,國內罕見的鳥類也頻頻現身。
11月6日和11月20日,工作人員在進行鳥類遷徙期調查時,國內罕見的鳥類——雪雁和白頰黑雁的發現,至今讓張余廣感到興奮,這兩種鳥類的發現,不僅讓衡水湖鳥類觀測記錄增至336種,也刷新了河北省鳥類種群記錄。
“這些鳥類的到來也為衡水湖增添了新氣象、新生機。同時,不斷監測到新物種的到來,也印證了這里的生態環境在持續向好。”張余廣表示,進入10月份,他們加大遷徙候鳥的監測力度,在今年的遷徙候鳥中,國家珍稀瀕危鳥類頻頻現身衡水湖。截至目前,共監測到青頭潛鴨、卷羽鵜鶘、白鶴、白枕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
有朋自遠方來,濱湖新區也提前做足了準備。在滏陽新河灘地恢復鳥類棲息地350公頃,在湖區修復改造基底9萬余平方米,通過湖底地形改造為鳥類提供了棲息環境。同時,增加巡護、保護力量,確保鳥類安全越冬。
張余廣介紹,鳥類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物種,珍稀瀕危鳥類頻頻現身衡水湖,再一次證明了衡水湖生態保護的成效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