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播報

河北經濟網:京津冀攜手逐“綠” 共繪山水新畫卷

  • 發布日期:2025-02-25 12:28:26
  • 訪問量:?
  • 來源: 河北經濟網


202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新十年的起點。

過去的十年,三地在生態領域攜手并肩,協同機制不斷完善,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生態修復成果豐碩,綠色已成為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河北在協同進程中,實現了從“生態守護者”到“綠色受益者”的華麗轉身,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如今,京津冀三地正以生態為筆,繪就出一幅美美與共的山水新畫卷。

清風拂面 白云為伴 共護一片藍天

“不同季節的承德有不同的美景,即使現在是冬天,承德依然是藍天白云、空氣清新,每年我們一家都要來承德好幾次。”春節期間,北京市民馬女士帶著全家自駕到承德過年,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這里吸引他們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在協同發展“一張圖”總體布局下,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從繁星無影、頭頂霧霾,到藍天常在、白云相伴,曾經京津冀三地的“奢侈品”變成“常見品”,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2024年,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深化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的意見》,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來自京津冀三地生態部門的數據顯示,2021年,三地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首次全部步入“30+”階段。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5.9%;天津市PM2.5年均濃度為38.1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0.2%;河北省PM2.5年均濃度為37.7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75%。

好成績來之不易。京津冀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凝聚起“1+1+1>3”的協同合力。

春節剛過,廊坊市生態環境局三河市分局與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就對交界地區汽車檢測廠開展了一次聯合執法。

“我們重點檢查檢驗機構是否按規范開展檢驗,是否在檢測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三河市分局執法中隊中隊長趙旭對記者說,像這樣的聯合執法他們定期開展。

據了解,廊坊市以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強化與京津交界地區生態共建共享、污染聯防聯控,全力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今年1月6日,廊坊市生態環境局三河市分局與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簽訂跨區域環境執法聯防聯控工作方案,雙方將建立和完善執法監測數據共享機制,搭建生態環境執法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超標車輛信息共享、復檢結果互認等方面信息互通。

三地生態協同縱深推進一路生花,讓交界處變為“協作帶”。2024年,京津冀三地聯合印發《2024—2025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筑牢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防線。

天空之變折射生態之變,也折射發展之變。京津冀三地“同呼吸、共命運”,從產業結構調整到區域聯防聯控,從科技支撐到精準施策,全面發力藍天保衛戰,共護一片藍天。

清流潺潺 綠意盎然 共保一泓碧水

前幾天,承德市環境監控中心水質采樣室工作人員來到雙橋區上二道河子斷面進行冬季水質監測。鑿開10厘米厚的冰層,摘下手套,檢測人員宋民強為了防止污染水體,用手直接拿起水舀,一瓢瓢清理掉上層冰碴,將規定深度的河水小心翼翼地灌進瓶子里。

“武烈河共設國省考斷面2個,分別為上二道河子大橋斷面和磷礦上游斷面,水質采樣是我們守護碧水的第一步。”宋民強說。

河北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承擔著推進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重大使命任務。多年來,承德市始終將水源保護、流域治理作為重要責任,2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連續3年保持100%。

在距離承德市區400多公里的張家口市明湖公園洋河區域,冰雪漸融,解凍的冰凌順水而下,消融的滴水形成冰柱,成群的野鴨在此棲息,形成一幅初春美景圖。

為恢復“流動的河”“綠色的河”,確保“一泓清水送北京”,上風上水的張家口一馬當先,突出“超前”理念,堅持“上下游、左右岸、庫內外、干支流”系統治理。2024年張家口市15個監測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100%,為歷史最好成績。

山水相依、地域相連。近年來,河北省與北京市、天津市簽訂了一系列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京津冀水源上游潮河、白河、灤河、永定河流域實現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

2024年三地水環境聯保聯治再傳捷報:潮河、白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津冀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天津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2.6%,河北更是高達99.2%,創近年最佳。在推動了一批生態治理修復項目實施下,三地攜手走出了一條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游支持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之路。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一批全國生態補償典型案例,“京津冀區域:保上游好水護下游清流,加快推動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入選。從“保一泓清水”到“織生態水網”,京津冀三地因水而聚,共赴生態之約。

好生態引來可愛生靈的頻頻“亮相”。淀闊水清,碧波千頃,白洋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水標準,淀內野生鳥類達到295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89種。如今,“華北明珠”成為“鳥類天堂”。

“含綠量”變“含金量” 共謀綠色發展

“去年,我們通過積極開發CCER交易路徑、深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潛力、完善排污權政府儲備管理、拓展生態保護補償路徑等方式,加快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承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孫寶順說,承德還推動興隆縣與北京平谷區、天津薊州區聯合打造“平薊興”生態價值轉化協同創新樣板區。

據了解,近年來,承德持續叫響承德碳匯品牌,塞罕壩機械林場完成CCER市場重啟后的省內首筆交易,出售碳匯產品1.9萬噸、金額100.7萬元。在省內率先開展“降碳產品+會議和辦公場所碳中和”,累計完成降碳產品交易6496萬元,占全省總額的76%。

不只承德。

在雄安,光伏應用場景不斷增加。走進雄忻高鐵雄安地下段7標項目部,一排排房屋頂部鋪滿光伏板,這個“光伏+臨建”低碳運行管理試點項目,既減碳,又省錢……

在張家口,雪國崇禮各大滑雪場人頭攢動,冰天雪地也能熱氣騰騰,冷資源在這里匯聚成勃勃生機的熱產業……

在滄州,全國首個煤炭碼頭零碳試點項目在黃驊港煤炭港區三期碼頭啟動,推進港口由綠色低碳向生態零碳方向發展……

近年來,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推進全面綠色轉型,讓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雙向奔赴”,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更加濃郁。

綠色發展成效的背后,是京津冀三地日臻完善的協同機制。2024年《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走深走實的清單(第三批)》出爐。三地不斷加強產業協同,組織召開京津冀生態環境科技產業金融協同發展大會,搭建深入交流與互動合作平臺。

“2024年,加強京津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實環評會商機制,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嚴把環境準入關,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揚塵治理創新不斷,綠牌工地占比飆升37.2個百分點,基坑氣膜全密閉施工技術大放異彩;天津涉鋼產業集群轉型升級,A級企業新增247家;河北鋼鐵行業55家企業全面創A,新能源重型貨車獨占鰲頭,“京津冀清潔生產協同審核創新試點項目”穩步推進,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

從“協作”到“融合”,三地攜手共治、協同“綠”動、向新而行,京津冀區域綠意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