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1-9月份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來源:衡水 時間:2021-11-04
1-9月份,衡水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同比大幅增加,全市7個國控斷面中5個斷面水質平均值達到Ⅲ類及以上,縣級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堅決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來,衡水市精準施策打好藍天保衛戰,認真落實《衡水市2021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入分析本地污染成因,制定10個專項子方案,實行可量化、可操作、可核查的具體措施。同時,聚焦重點難點解決生態環保突出問題,提出18條臭氧污染防治可量化、可考核的具體舉措;揚塵污染實行月通報排名,落實獎先罰后;組織各縣市區開展“嚴控露天焚燒徹底清除隱患”集中攻堅月活動,對焚燒隱患逐個鄉鎮、村莊進行拉網式排查,利用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面清除。
衡水市境內主要有“一湖九河”,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湖城,打好碧水保衛戰勢在必行。圍繞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衡水市高質量編制《重點流域衡水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要點》,制定《衡水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重點河湖斷面水質保障方案和“六個一”工作機制,并建立健全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持續推進地表水環境三級預警項目建設,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水功能區水質、入河排污口以及國省控斷面開展人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切實保障水質安全。此外,還修訂了生態補償金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超標即扣生態補償金”的扣繳辦法,增設扣繳基準值,擴大考核范圍,實現考核效力最大化。
環保工作離不開科技支撐。衡水市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設,全面整合市生態環境局內分散獨立的業務系統,將大氣、水、土、車、塵、固等相關環境監管數據,通過GIS地理信息技術形成“生態環境保護一張圖”的線上管理模式,統籌全市的生態環境信息數據,實現系統整合和數據融合。同時,依托生態環境指揮調度平臺,推動形成“實時監測”“超標報警”“數據分析”“指揮調度”“審核反饋”的線上五步閉環監管機制,全面提升了生態環境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