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打造再生水循環利用樣板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03-26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于公布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邢臺市成功入選,也是全省唯一入選城市。
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邢臺市圍繞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要求,合理布局基礎設施,科學謀劃相關項目,再生水循環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面優化配置 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作為京津冀區域典型缺水城市,邢臺多年人均水資源量約23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屬于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邢臺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白根鋒介紹,近年來,邢臺市通過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系統保護等措施,有效緩解了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持續改善了水生態環境質量。
目前,邢臺市共有20家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70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準Ⅳ類。同時,已開展人工濕地再生水生態凈化模式探索,再生水水質基本滿足景觀用水、市政雜用等再生回用要求,為示范建設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提供了良好的試點基礎。
“現在,全市每年生產再生水9050萬立方米,相當于225萬人一年的生活用水量。”白根鋒說,經過試點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產再生水達到1.7億立方米/年。
據介紹,這次邢臺市成功入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對該市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推進河湖濕地連通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其他缺水城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式轉型、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探索提供“邢臺方案”。
拓展“第二水源” 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因水量穩定且受季節影響小,再生水有城市“第二水源”之稱。在南和區人民公園,隨處可見“再生水讓我們的水資源更具可持續性”“再生水主要用于哪些領域”等有關科普知識。作為再生水利用配置主題節水公園,該公園生態補水全部采用再生水。
據南和區污水處理廠運行主管霍俊嶺介紹,目前,該區污水處理廠每天能凈化3萬多噸再生水,可滿足全區5天的道路清掃和公園綠化。今年初,南和區入選水利部《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中期評估成果》23個優秀試點城市榜單。
再生水可用于城市綠化灌溉、工業用水等方面。2023年,邢臺市再生水71%流向河湖、用于綠化灑掃,14%用于工業生產,2%用于農業灌溉,提高了城市水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
邢臺市堅持統籌規劃、科學引導,合理開發配置城市再生水資源。市政府組織編制了《邢臺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旨在系統推進試點工作,為京津冀區域典型缺水城市探索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該方案謀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建設(修復)、再生水管網建設(修復)、納入再生水配置調蓄體系的河湖水體生態修復等8個試點建設項目,進一步拓寬了污水資源化利用范圍和途徑,保護邢臺市泉域巖溶水、補給地下水、置換地表水,營造水生態新格局,為擦亮“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提供綠色動能。
打造邢臺模式 統籌推進水生態治理清河縣碧藍污水處理廠中水生態濕地建設工程、清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城南濕地項目已建設完成;寧晉縣汪洋溝城南段生態凈化工程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前完工;牛尾河邢東新區段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項目、巨鹿縣老漳河退水渠生態治理項目已錄入國家項目庫……
目前,邢臺市謀劃的8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建設項目均按計劃分批次有序推進中,其中4個項目已爭取到中央水生態治理資金1.4524億元。
“我市將重點打造子牙河流域中心城區再生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子牙河流域縣城水系生態補水示范區和黑龍港流域現代農業再生水利用示范區,力爭形成效果好、能復制、可推廣的邢臺模式。”邢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立寧表示。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到2025年底,8個試點建設項目建成投運后,邢臺市再生水占總用水量比例將達到8%,試點工程所在區縣再生水利用率將達到45%,人工濕地建設(修復)面積將達到0.6平方公里,受納水體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及以上,河道生態補水量穩步提升,基本實現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全面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發展模式,賦能邢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