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23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宣傳活動
來源: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服務中心 時間:2023-09-20
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2023年9月16日上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科宣處、技術服務中心在石家莊市西清公園舉行“9·16”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宣傳活動,通過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為市民講解臭氧層的作用、臭氧層耗損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保護臭氧層等知識,引導市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臭氧層是分布在平流層中距地面15公里至25公里左右富含臭氧的部分,能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紫外線,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危害。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蘭和莫萊特發現,大氣臭氧層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頭頂上的一把“傘”已出現空洞,并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長期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生態平衡和農業生產。面對臭氧層被破壞的嚴峻形勢,在聯合國環境署的組織協調下,國際社會于1985年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確定了國際合作保護臭氧層的原則;1987年又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確定了全球保護臭氧層國際合作的框架。我國于1989年和1991年分別簽訂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成為締約方。今年是《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下簡稱《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結36周年。
《基加利修正案》于2016年10月15日在盧旺達基加利通過,將氫氟碳化物(HFCs)納入《蒙特利爾議定書》管控范圍。HFCs是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常用替代品,雖然本身不是ODS,但HFCs是溫室氣體,具有高全球升溫潛能值(GWP)。《基加利修正案》通過后,《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啟了協同應對臭氧層耗損和氣候變化的歷史新篇章。我國于2021年6月17日正式接受《基加利修正案》,修正案已于2021年9月15日對我國生效。
活動現場,省生態環境廳有關人員和志愿者耐心回答市民問題,鼓勵引導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爭做保護臭氧層的參與者、踐行者。通過本次宣傳活動,加深了群眾對臭氧層保護的意識,豐富了低碳環保相關知識,增強了群眾環境保護責任感和參與度,加深了居民對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認識,讓更多的人自覺加入到保護臭氧層的行動中,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