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綜合:抓大不放小 河北環境執法利劍出鞘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5-23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想讓環境更優美,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北省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各種環境問題,環境執法成效顯著。今后只有大力推進環境治理,嚴格環境執法,才能離百姓對綠水青山的期待越來越近……
圖片來源河北省環境保護廳網站
進展:5月20日起河北開展第二階段環境執法專項行動
記者從省環境綜合執法局召開的大氣、水環境執法專項行動階段性總結會議上獲悉,5月20日起,河北省開展第二階段環境執法專項行動,繼續對全省重點涉氣行業企業開展全面“體檢”。
據了解,第一階段環境執法行動中發現,企業環境管理薄弱環節充分暴露,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環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其次,“散亂污”整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仍有部分地方“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存在排查不細致、整治不到位等問題。
針對存在的問題,在第二階段環境執法專項行動中,各執法組將重點圍繞影響河北省大氣環境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集中開展全面執法攻堅。堅持抓大不放小,聚焦“大要案”盯緊“小問題”。再次把重拳整治“散亂污”企業視為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硬招”。全力圍剿“散亂污”企業,消除污染源頭,鞏固前期治理成果。同時,有針對性地選取一批鋼鐵、焦化、建材、鑄造、電力行業重點企業,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整治突出環境問題,繼續做好“一事一案”,全面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
成果:第一階段環境執法專項行動查處問題3246個
從省環保廳了解到,河北省今年開展“碧水2018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和“2018年‘散亂污’企業排查核查暨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以來,各級環境執法人員共檢查企業、點位17338家(個),查處并督促整改各類環境問題3246個。
第一階段執法行動檢查發現“散亂污”清理整治不到位問題678個、涉水環境問題282個、涉氣環境問題1832個、涉固廢危廢問題454個。
據了解,隨著錯峰生產禁令的解除,大部分工業企業復工,涉氣環境問題率較秋冬季期間有上升勢頭。第一階段執法行動共檢查大中型企業518家,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03個,問題率19.88%,較秋冬季五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大中型企業問題率(35.87%)下降15.99個百分點;檢查一般規模企業3165家,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729個,問題率54.63%,較秋冬季五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一般規模企業問題率(32.08%)上升22.55個百分點。
經驗: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河北環境執法工作
生態環境部近日對河北省、云南省環境執法工作予以通報表揚。
通報指出,2017年以來,河北省、云南省緊緊圍繞國家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大部署,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全面推進環境執法工作,精準施策,查企督政雙軌并行,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境執法成效顯著。
河北省在環境執法工作中的典型做法,主要體現在領導重視,精心指導,為環境執法工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持;精準發力,合力攻堅,創新建立省、市、縣三級環境執法指揮管理體系;完善機制,加強宣傳,有效提升環境執法效能;協調聯動,密切溝通,有效推進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序銜接;貼近實戰,培養精兵,大力提升環境執法能力素質等方面。
通報提出,希望河北省、云南省各級環保部門再接再厲,始終保持從嚴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以嚴格執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各地環保部門要充分學習借鑒兩省先進經驗,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環境執法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創新:2018年河北環境執法工作繼續擦亮“河北品牌”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環境執法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8年河北省各級環境執法隊伍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執法方式,繼續擦亮大氣環境執法“河北品牌”。
會議指出,今年河北省各級環境執法隊伍將瞄準全省大氣、水、土壤、危廢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的突出環境問題,全方位開展執法攻堅,統籌組織大氣環境執法、“散亂污”企業整治、碧水2018”執法檢查、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規范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拘留等手段的適用,實施《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三年持續行動計劃”,自2018年起連續三年所有地市級、縣(市、區)級環保部門年年均要有適用配套辦法案件,不斷強化排污者責任,嚴懲重罰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健全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大氣熱點網格監管體系和省、市、縣三級高效聯動的環境執法指揮體系,有效提升環境執法效能。
評論:環保執法必須利劍出鞘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利欲熏心的行為最好趁早拋棄。多行不義必自斃,在環境保護領域更是如此。但常言道知易行難,總有一些泯滅良知的不法企業,為了眼前利益鋌而走險。
對于那些仍然還蠢蠢欲動的企業,對策只有兩個:一是持續保持高壓態勢,讓其不敢非法排污;一個是鋪就天羅地網,讓其不能非法排污。在操作層面上,除了發動群眾監督舉報,讓違法企業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還要很好地利用現代信息及前沿技術,比如遙感、無人機、大數據等,為監督舉證提供很好的支撐。
從4月20日生態環境部連續發布的四起問題通報來看,還需要警惕的一個突出的問題:目前在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問題整改中,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失責問題仍較為突出,尤其要警惕貓鼠一家的情形出現。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政府已經切實行動起來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向往的權益。2015年實施的新環保法,對此早就給出了明確方向。新成立的生態環境部,更是勇于對環境違法說不,環保執法利劍已出鞘,必將斬斷保護排污企業的保護傘、關系網、利益鏈。環保督察從督查到督察,從查企到督政,多層次、多級別的環保督察體系,終究會讓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下。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共識。大力推進環境治理,嚴格環境執法,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機遇。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環保執法應該也必然會來得更猛烈些,才能順民心得民意,為新時代的發展提供新動能。
讓環保執法來得更猛烈些吧!
(長城24小時客戶端據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河北日報、長城網、燕趙都市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