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媒體播報

來源:    作者:林墨  
2018-06-22 18:43:15
 

  導語:作為毗鄰京津的重要生態功能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四年來,張家口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守生態這條生命線,堅定不移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深入開展植樹造林、大氣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等工作,努力提高生態承載力,擴大生態空間。在深化協同發展進程中,強化京張聯動,共推生態治理,為京津冀地區涵養水源、防風擋沙、輸送清風,筑起一道牢固的綠色生態屏障。 

  2017年張家口市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86天 

  達標率78.8% 

  PM2.5年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 

張家口壩上草原美景。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去年張家口市圓滿完成河北省政府下達給該市年度PM2.5下降3%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超額完成河北省下達給該市5年PM2.5下降20%的目標。空氣質量主要考核指標PM2.5年均濃度,較2016年下降3%,較2013年下降22.5%,從2014年起,連續4年好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繼續穩定保持在京津冀最好水平。

  這份可喜的成績單,凝聚了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全面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發展定位的決心。2017年,張家口始終堅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強市的重要抓手,科學施策、標本兼治,持續開展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年來,張家口市多次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聚焦問題抓要害、找準病根開藥方,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出臺并全面落實《張家口市大氣質量提升規劃實施方案(2016-2022)》,統籌城鄉環境,盯住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突出散煤、建筑揚塵、機動車、排放不達標企業四大重點,統籌推進綜合施治。制訂實施了《張家口市2017年空氣質量提升實施方案》和19個專項實施方案,狠抓減煤、控車、降塵、壓能,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制定了詳細的治污時間表和路線圖。該市環保、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零點行動”“利劍斬污”等專項行動,輪番啟動一場場治污攻堅戰,為全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再“加碼”。

  推進“減煤”,治理燃煤污染。2017年,全市凈削減煤炭消費834.15萬噸,累計淘汰各類燃煤鍋爐3745臺、11175.8蒸噸,實施燃煤鍋爐煤改氣341臺、1320.05蒸噸,農村散煤清潔能源替代8589戶,實現清潔能源供暖1386萬平方米,有效保證了全市空氣質量穩定達標。

  多措“控車”,嚴控機動車污染。建成市級機動車污染控制中心,25家環保檢測機構實現與省、市聯網,并與市機動車污染監控平臺視頻攝像連接,形成機動車檢驗信息三級聯網。2017年,全市累計淘汰黃標車10.89萬輛,淘汰老舊車16.2398萬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折合標準車16127輛。

  強化“降塵”,嚴防面源污染。中心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縣區達到70%以上。對中心城區1102家餐飲企業(商戶),全部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全市開工建筑工地視頻監控安裝率100%,實現揚塵達標治理。全市201座停產整治礦山,29座已通過環保驗收,35座已注銷采礦許可證,17座主動申請關閉,現已關閉9座,8座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復綠工程全部完成,此外還提前完成2018年的治理任務3座。

  鐵腕“淘汰”,壓減過剩產能。2017年該市壓減煉鐵產能436萬噸,煉鋼產能384萬噸,淘汰水泥落后產能458.6萬噸、電力機組6臺6.15萬千瓦,其他行業落后產能17項,實施23家企業的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全部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力推進集中供熱,整合熱力資源,有序拆除分散燃煤供熱鍋爐。截至目前,全市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已由2013年的70.6%提高到94%,燃煤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取得實效,該市一方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在執法監管手段上下足功夫,重拳打擊各項環境違法行為。該市成立了12個市級督查組,成立10個大氣污染專項執法組。一年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8700多人次,檢查排污單位2400多家次,責令停產限產43件,查封扣押73件,實施行政處罰241件,罰款1446.47萬元,移送拘留14件,追究刑事責任3件,有力震懾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在2017年-2018年秋冬季環境執法檢查中,全市共發現各類涉及環境問題1581個,下發整改督辦通知501份,約談3個縣區政府,目前已整改到位1462個,擬立案查處395件,擬處罰款883萬多元。

  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監測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發布 

  張家口市達標天數77天名列前十位 

張家口壩上草原美景。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日前,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1—3月全國74個監測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第一季度張家口市空氣質量排名全國74個監測城市前十位。數據顯示:今年1—3月,張家口市空氣質量累計達標天數77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12,PM2.5平均濃度值為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得益于張家口市持之以恒開展各項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今年以來,張家口市瞄準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科學施策、統籌推進、精準治污,扎實推進各項治理措施高效落地,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提升。

  精細化治理補短板。面對冬奧會期間空氣質量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的巨大挑戰,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出了以精細、精致和極致的標準,強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實,通過管理上精細化、治理上精準化,補齊空氣質量削減空間不足的短板。市大氣辦組織全市各部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展大氣治理攻堅,狠抓潔凈型煤替代、揚塵污染治理、秸稈焚燒管控、涉氣環境隱患排查工作,科學推進各項措施精準落地,為今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執法監管出重拳。針對春季污染物排放強度較高、容易引發重污染天氣等特點,張家口市積極采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靶向治理等措施,密集組織開展了強化執法檢查工作,構筑起高密度、全覆蓋的執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835人次,檢查點位1029個,發現問題170件,立案處罰25家,重拳打擊涉氣環境違法行為,有效遏制涉氣環境問題頻發、多發的勢頭。

  隱患排查下功夫。為進一步拓展減排空間,化解涉氣環境隱患,市大氣辦針對重點任務落實、交辦問題整改、大氣污染源排放等關鍵環節,組織開展了涉氣環境隱患大排查,明確了市縣鄉三級工作責任,建立了“五個清單”工作制度,對排查出的問題建檔立卡、每周調度、逐一整改、逐一銷號。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問題清單173個,整改清單173個,案件查辦清單107個,形成了有序、規范、高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妥善化解和處置突發性涉氣環境事件,確保全市環境質量安全穩定。

  重污染預警求突破。今年入春以來,針對重污染天氣造成的不利影響,市大氣辦會同氣象部門,強化重污染天氣會商研判,加強預報預警工作,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成立督導組,對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進行全面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位,有效削減污染物濃度峰值,最大程度緩解重污染天氣過程對張家口市的不利影響,確保全市空氣質量穩定達標。

  張家口市整改落實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群眾信訪舉報轉辦和邊督邊改公開情況(第四批) 

  自中央督察組進駐以來,張家口市全力以赴抓好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整改落實,確保在規定時間節點內推動問題整改工作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截至6月11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共交辦張家口市環境舉報問題11批次,共計23件,涉及到張家口市的9個縣區。其中,橋東區1件,橋西區2件,宣化區3件,下花園區3件,涿鹿縣2件,沽源縣5件,赤城縣2件,萬全區3件,康保縣1件,共性問題1件。23件環境問題中,涉及大氣污染的問題有8件,涉及噪聲污染的問題3件,涉及生態破壞問題6件,涉水污染方面問題6件。

  截至目前,張家口市已將23件環境問題在第一時間向各相關縣區政府或部門進行了交辦,前三期均已完成向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上報工作,市級執法組已對3起舉報案件進行了查處。

  河北環保廳鼓勵民眾舉報環境違法:最高獎勵3000元 

  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向社會發布公告,并公布投訴舉報方式,歡迎民眾監督、舉報涉氣、涉水環境違法線索。舉報問題一經查實,將根據問題類型給予500―3000元人民幣現金獎勵。

  網站舉報:河北省環保廳網站(環境突出問題舉報平臺)

  微信公眾號:河北環境執法發布

  舉報電話:0311-87908448、0311-12369。

  精彩評論 

  “亂世用重典”環保不再成“雞肋”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描繪的一幅人人向往的美麗畫卷。如今,百姓深受霧霾之苦,時刻充當著“城市吸塵器”,還我碧水藍天成為河北人們共同的心聲。河北作為京畿重地,無論是從自身發展現實看,還是從擔當政治責任看,生態環境都是“命門之穴”。一段時期以來,霧霾呈現出污染濃度高、發生頻次大、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威脅公眾健康,成為心肺之患,引發廣泛關注。

  從去年石家莊開展的“利劍斬污”行動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到張家口宣化縣一中發生了因飲用水滲入污水的水污染事件……一則則環境污染事件的報道,一幅幅不忍目睹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我們面臨的環保壓力有多大,面臨的治理困難還很多。目前農村水土污染、垃圾圍村、村民健康、社群退化等諸多方面,用“千瘡百孔”來形容中國農村的現狀,很是令人痛心!沉疴需用猛藥、治亂當用重典。隨著國家出臺嚴苛的生態保護法律,廣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使拯救中國環境,變成拯救中國的未來,變成一場攻堅戰。

  當下,環境治理追責成為常態,還要形成“寸寸土地有人管,件件污染有人查”的全民治理之風。根治環境污染非一朝一夕之功,心齊、氣順,勁兒方足,進入“十三五”,改善環境質量,形勢依然嚴峻,要求更加具體,任務仍很艱巨,迫切需要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不但要以壯士斷腕之勇氣推進生態文明的堅強決心,還要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件的零容忍。

  “治沉疴就要下猛藥,除頑疾就要用重典。”只有“嚴”字當頭,重典治亂,鐵腕治理,“嚴肅查處、停產整改、關停淘汰,按日罰款”,敢下猛藥治沉疴,必將會推動環境治理工作取得根本性的好轉,這不僅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還能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小康社會的生活,更彰顯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張家口草原天路美景。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保護生態環境需要更多行動者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各類環境污染問題呈高發態勢,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因此,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逐漸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其實,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真的很簡單。仔細想想,在我們身邊并不缺乏節約資源、環保能手、綠色出行、植樹造林、熄燈一小時、限塑令、垃圾分類、河長制等關于環境保護的人和事,大家都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著綠色環保的理念,自覺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環保人還有很多,他們在綠色之路上砥礪前行,堅持不懈與污染作斗爭,用切實的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環境問題也漸漸演變成尋常百姓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民之所愿、民之所盼。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顯示,66.88%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討論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理念;71.97%的受訪者在購買家電時,經常會選擇節能家電;69.04%的受訪者會采用綠色出行方式。可見,綠色環保理念已經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綠色生活環境出一份力、添一份美。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的宏偉事業。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這項工作,才能給老百姓帶來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我們從工作、生活中的細節做起,隨時隨地參與環保,做生態文明的傳播者、做綠色生活的推動者,共建美好家園。

(據新華網、中新網、河北日報、長城網綜合)

關鍵詞:河北,張家口,環保責任編輯:林墨
電腦版回到頂部
版權所有: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冀ICP備10208358號-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