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城市空氣質量新名單:74城擴至169個,重污染地市全覆蓋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7-24
2018-07-24 14:48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6月和上半年(1-6月)空氣質量狀況,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納入排名的城市范圍擴大了,從原有的74城擴大至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新的排名范圍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體現了從“大氣十條”到“三年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的延續性和問題導向。
“新的排名總體原則體現在,在保留原74城的基礎上,重點區域都要包括,污染重的城市不能丟。”7月23日,環境部監測司環境質量監測處處長肖建軍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上能納入的全納入進去了;長三角區域把安徽全部加入進去;汾渭平原的重點城市一個沒跑;山西、河南除了被劃入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城市其他的全被列入汾渭平原。這次排名突出問題導向,把全國污染較重的城市基本都納入進來了?!?/p>
從納入排名的新名單來看,涉及京津冀及周邊城市55個、汾渭平原11城、長三角地區41城、長江中游城市22個、珠三角城市9個以及15個其他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
值得關注的是,成渝地區的空氣污染近年來備受關注,相關地市被納入了新的排名范圍,而長江中游地區以武漢城市圈為重點,有22個城市納入了新的排名。
肖建軍說,長江中游地區以武漢城市圈為重點,涵蓋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相關城市將作為一個片區整體上推進空氣質量改善。
肖建軍表示,在長江中游,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長株潭污染較為突出,而污染較輕的岳陽、益陽,九江、宜春等城市之所以也被列入排名源于這些城市地處三省交界,納入排名,體現了區域協同。
“污染稍微重一點的城市基本都在排名里面了,” 環境部大氣司大氣質量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進一步擴大城市排名范圍,將充分發揮“排名”對地方政府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倒逼”作用,傳導治污壓力,促進區域協同治理。
該負責任人向澎湃新聞表示,長江中游以武漢為代表的城市圈以及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近兩年的情況跟成渝地區很相似,秋冬季節大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拔廴境潭入m然不是特別高,一般是中度污染,但污染過程一出現就會持續好多天,這就導致從全年平均來看這一地區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p>
2013年1月起,原環保部對第一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開展空氣質量排名,每月向社會公開發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個城市和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個城市名單。
因河北的地級市列入數量最多,排名一開始曾出現河北直呼“排名不公”的聲音,但隨著“大氣十條”的深入推進,河北的地級市爭先恐后要摘掉“后十名”帽子,排名為促進河北的空氣質量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時的排名設計主要是為了給河北壓力,”環境部監測司官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當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作為全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河北又是京津冀地區的重點省份,排名的設計上,一方面是中央領導 “拍了板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河北壓力,因此排名范圍一直沒有修改。
但是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繼續按74城市進行排名存在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較重的區域和城市未納入排名等問題,不適應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
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擴大國家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包含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和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地區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以及其他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每月公布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差的20個城市和最好的20個城市名單。
近日,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6月和上半年(1-6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體現了這一新變化,從原有的74城擴大至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從新的“三年行動計劃”來看,雖然只納入了京津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個重點區域,但從新的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列入的城市來看,未來三年大氣污染攻堅的范圍將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