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人報:京冀聯手保衛“華北之腎”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8-10
日前,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通知要求,7月底至8月末,京冀將開展大清河、白洋淀流域水環境聯合執法行動,以加強區域流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加大京冀區域水污染治理力度,促進雄安新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清河流域區域包括北京市房山區、豐臺區;白洋淀流域區域包括雄安新區、保定市和定州市全部、石家莊市、滄州市、廊坊市、張家口市、衡水市相關縣(市、區)。
京冀將以保障雄安新區水環境質量為目標,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兩地環保部門執法聯動,加大環境執法檢查力度,形成嚴厲打擊涉水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共同打擊跨區域環境違法行為,保障水環境質量。
■高頻次,高處罰,力保達標排放
據介紹,白洋淀流域所屬區域的環保部門,將通過應用水質監測數據開展全時執法,聯合公安、水務等部門開展全程執法,通過協同配合,同期、同步開展執法檢查。
各地將摸清污水處置和排放情況,重點查處污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無設施直排、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對利用滲井、滲坑、暗管偷排水污染物的違法行為,一律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對重點行業開展檢查,強化對垃圾處置設施、各級污水處理廠、印染、氮肥、制革、原料藥制造、電鍍、農副食品加工、重金屬、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排放量大、濃度高行業的檢查監測,加大對水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監管,確保水污染物達標排放。
鞏固“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成果,通過嚴格執法、齊抓共管,促進“散亂污”企業關停取締、升級改造,實現“動態清零”。
■保定加快污水處理進度
據介紹,保定市全市已建成投運37座污水處理廠,形成了每天127萬噸的污水處理能力。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一步提速。2017年,高陽、安國、清苑、蠡縣4個污水處理廠共計16萬噸的擴容項目投運。2018年,博野、易縣經濟開發區2個污水處理廠項目投運,淶水、易縣、望都、曲陽4個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正在建設,7個重點鎮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
面對更高的水環境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隨之提高,保定市投資3.6億元提前啟動了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目前,高陽縣污水處理廠20萬噸深度治理項目主要工程已完成,(下轉二版)出水水質可達到地表水Ⅴ類。市區魯崗污水處理廠深度治理項目正在推進,項目投運后,出水水質可達到地表水Ⅳ類,將成為白洋淀流域首個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廠。
對于傳統涉水重污染行業,保定市積極淘汰治理。目前,天鵝化纖重污染工序完成淘汰,蠡縣傳統制革已全面退出,滿城造紙和高陽印染實現整合升級、集中治理。剩余的保定鈔票紙廠、望都蒙牛、涿州新興化工等34家直排河企業,全部執行城鎮污水處理一級A標準,并安裝了污染物在線監測設施,實現了實時在線監測。
今年以來,排查出的“散亂污”企業1443家,目前已完成整治593家,預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
■畜禽污染防治
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了解到,保定市22個縣(市、區)均劃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禁養區面積近2500平方公里,禁養區內201家規模養殖場已于2017年底全部搬遷取締完畢。
對于入淀河流兩側的養殖場,取締搬遷了330家,有效減輕了畜禽養殖對河流水體的影響。
同時,以白洋淀上游河道兩側、飲用水源地周邊、南水北調沿線為重點,全面實施了農村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清潔工程。2017年,完成南水北調沿線218個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今年,南水北調沿線5縣區661個村莊正在整治中。此外,針對主城區內未納入市政污水管網、對河道有直接影響的14個重點城中村,啟動了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通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或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等方式,將徹底解決城中村污水偷排入河問題。
■本報記者楊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