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河北承德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8-22
力保京津“水塔”潔凈
本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咸力東
經過綜合治理,河北承德圍場縣藍旗卡輪鄉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李宏雷攝
為保證供京津用水質量,承德寬城漁民棄漁保水。 李宏雷攝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河北省承德市定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近年來,承德緊緊圍繞加快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的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做好生態涵水、項目治水、環保凈水3篇水文章,全力保障京津地區充足、安全用水
河北省承德市古稱“熱河”,因水得名,因水而興。承德地處“四河(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之源、兩庫(潘家口水庫、密云水庫)上游、兩沙區(內蒙古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承德要擔負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的歷史重任。
生態涵水
喜見源頭增活水
盛夏的一天,記者來到北京的水源地潮河源頭。潮河源頭位于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潮河源村。這里景色秀美,風景宜人。記者看到,眼前的潮河水面清澈見底,幾種不知名的水鳥在水面悠然盤旋。據同行的豐寧水務局水土保持股股長丁明星介紹,潮河因水流湍急,其聲如潮而得名,在豐寧境內長100多公里,水資源總量達2.3億立方米,經灤平縣到達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境內,最后匯入密云水庫。密云水庫庫容4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重要的飲用水源供應地。
“前幾年,這里的水都干涸了,樹木花草十分稀少,一片荒涼景象。”黃旗鎮鎮長李志強告訴記者,上個世紀末,豐寧的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水土流失、沙化面積分別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6.5%和30.8%。面對嚴峻的形勢,豐寧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持續“種綠”“護綠”“涵水”,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潮河源頭水量日漸豐沛,水面越來越寬闊。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也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我們要堅決承擔好水源涵養、生態支撐、全面小康的歷史使命。”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
“十二五”時期,承德通過實施坡耕地試點治理、潮灤兩河水源涵養林等157個水利項目建設,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08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累計達到8000余平方公里。目前,承德有林地3417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7.67%,新增蓄水能力1.4億立方米,確保了每年密云水庫56.7%、潘家口水庫93.4%的水源的穩定供應。
項目治水
“壯士斷腕”保綠水
在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潘家口水庫,記者只見萬頃碧波粼粼,兩岸群山蒼翠。“清除網箱養魚后,庫區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變清了,岸綠了。”塌山鄉黨委書記張寶偉說。
乘船來到塌山鄉清河口村見到漁民張繼元時,他正在收拾菜地。他告訴記者,網箱清理后,他這個年收入七八萬元的養魚大戶開始“待業”。此前,他家有130多個網箱,忙得不可開交。“養了大半輩子魚,現在不養了,一時間還真不知道干點啥。但咱得顧大局,為了庫區的水質和下游的飲水安全,網箱一定要拆掉!” 張繼元說。
1983年,潘家口水庫承德庫區3萬百姓響應“引灤入津”號召,舍農保水,或搬離或后遷。34年后,庫區1萬多名漁民為保證供天津用水質量再次棄漁保水。據統計,潘家口水庫承德水域共清理網箱38982個,組織出魚8891.5萬斤,依法取締燈罩網、燕子網等非法網具1755個。
“當時,看著自己家綠油油的稻田,確實也舍不得,但是想到是給北京供水,咱們懂得,必須以大局為重。”灤平縣虎什哈鎮西營房村李樹民說。李樹民家有4口人,5.6畝稻田都改成了旱田,并改為種植玉米,到現在已經有好些年了。近年來,承德為增加潮河水量不斷壓縮稻田種植面積,實施“稻改旱”工程,累計減少水田25萬畝,平均每年約增加下游水庫入庫水量1.2億立方米。
多年來,承德還堅持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對污染水源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全市先后取締“五小”污染企業1410家,禁上相關項目2200多個。如今,化工、造紙等重污染企業在承德已經不復存在。
承德對現有的礦山產業持續開展“百礦取締關閉”行動、“百礦復墾披綠”行動、“百礦綠色改造”行動,以“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理念,引導礦山企業向新能源、文化旅游、礦泉水等綠色產業轉型,最大限度地將“傳統動能”轉化為“新動能”。
環保凈水
一泓清水潤京津
目前,承德市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城區主干管網全覆蓋,日處理污水能力已經達到15萬噸。層層凈化后的水日夜不斷地流入灤河,出水水質達到了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在灤河、潮河3萬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210個監測點位24小時不間斷地監測著包括COD、氨氮等在內的30余項數據。
今年,承德將繼續打好水環境整治攻堅戰。通過采取污水治理、垃圾整治、舍飼禁牧、園區養殖、糞便集中處理、綠色種植等綜合措施,實施水污染防治“三年百項重點工程”,全年將開工水污染防治項目48個。同時完善上下游聯防聯控機制,實行“一斷面一策、一源一檔”管理,并推行第三方治理,目前已經完成全市13個國家考核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
承德市水務局局長張寶生說,承德市目前已在灤河、武烈河、柳河、潮河、清水河、伊遜河、瀑河、青龍河8條主要河流推行“河長制”,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共設立各級河長4838人,現已全部上崗履職,“我們在河岸的顯要位置設立了河長公示牌,標明河長職責、保護目標和監督電話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河長制的建立為改善水環境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以來,承德市在伊遜河、柳河、瀑河、灤河開展了大規模的整治行動和國省斷面水質提升行動,及時排除各類河流安全隱患1059個,徹底消除了劣V類水體,使得輸入京津的水源總量得到持續增加,水質得到穩步提升。
另外,承德正在對全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人工濕地提標工程。目前已經委托環境規劃院和山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建設方案,污水處理廠排水指標將提高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排放標準》Ⅲ類標準,即達到優良水質標準,比北京的京標高一個級別。
到2020年年底前,承德將形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河湖景觀,主要河流三類以上水質達標率達到100%,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集中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三類比例達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