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11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被集中約談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9-14
3至6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累計三次不降反升
本報訊(記者劉嵐)9月12日,省大氣辦對今年3至6月份月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變化幅度或PM2.5平均濃度值同比不降反升累計三次的11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了集中約談。
據了解,這11個縣市區分別是定州市,廊坊市文安縣、大城縣、固安縣,保定市清苑區、望都縣,雄安新區雄縣,邢臺市柏鄉縣,秦皇島市海港區、撫寧區,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
同時,約談還通報了11縣市區在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和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中發現問題情況。其中,定州市、大城縣、固安縣在前四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中發現問題較多,分別是63件、46件、42件;大城縣、文安縣的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群眾信訪舉報問題較多,分別是42件、30件。
據介紹,2018年以來,全省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各項措施,絕大多數市、縣(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今年1至8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54微克每立方米,較2017年同期的6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了18.2%;8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每立方米,較2017年同期的40微克每立方米下降了22.5%。
約談要求,不能有“松口氣”的思想,各地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指標量化納入縣直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倒逼責任落實。要認真反思空氣質量惡化的根本原因,查找問題所在,明確整治方向,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問題、重點時段,突出抓好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和超低排放改造、化解過剩產能、氣代煤電代煤、“散亂污”企業整治、揚塵污染管控、秸稈和垃圾禁燒等重點工作,分領域、分批次集中攻堅,打出一套標本兼治、主攻治本的“組合拳”。
約談強調,各地要認真制定好本地三年行動方案和秋冬季工作舉措。要敢于動真碰硬,嚴格監管執法,建立健全常態化聯動執法機制,建立健全網格化監測監管體系,特別是被約談的11個縣市區要規范完善基層環保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