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優先對高污染企業采取停產限產措施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9-29
本報訊(記者段麗茜)9月27日公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為全面完成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任務,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主要包含“2+26”城市,同時還包含我省的定州市、辛集市,河南省的濟源市。
方案提出,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個專項行動。
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城市建成區鋼鐵企業要采取徹底關停、轉型發展、就地改造、域外搬遷等方式實施分類處置。唐山、邯鄲、安陽市不允許新建、擴建單純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禁止省外鋼鐵企業搬遷轉移至該地。2018年,河北省鋼鐵產能壓減退出1000萬噸以上。
推進清潔取暖。2018年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其中,河北省完成替代174萬戶,力爭2019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北京市以南、石家莊市以北散煤替代。
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2018年12月底前,省級預報中心基本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7天預報能力。統一區域應急預警標準,將區域應急聯動措施納入各城市應急預案。建立快速應急聯動響應機制,確保啟動區域應急聯動時,各相關城市迅速響應、有效應對。當預測到區域將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時,生態環境部基于區域會商結果,通報預警信息,各相關城市據此及時發布預警,按相應級別啟動應急響應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
細化應急減排措施。將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企業各工藝環節,實施清單化管理。優先調控產能過剩行業并加大調控力度;優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同行業內企業根據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進行排序并分類管控;優先對城市建成區內的高污染企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業等采取停產限產措施。對企業制定“一廠一策”實施方案,優先選取污染物排放量較大且能夠快速安全響應的工藝環節,采取停產限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