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點企業開展飛行排查、監測、分析,充分發揮在線環境監測“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
本報訊(記者楊毅松)無人機可不是“大玩具”,專業無人機飛檢組可利用攜帶的熱成像攝像頭、高倍變焦攝像頭和氣體檢測模塊,對重點企業開展飛行排查、監測、分析。據了解,有了無人機這個耳聰目明的空中“偵察員”,環境執法工作變得更加立體、可視化。2018-2019年秋冬季第一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期間共對123家企業進行了飛行檢查,發現違法問題線索,助力環境執法“決策于千里之外”。
據介紹,多角度開展為期20天的2018-2019年秋冬季第一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已經順利結束。此次行動,積極改革創新環保監管執法方式,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成效。集中查處一批環境違法行為,共檢查企業9838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1918家,涉及各類涉氣環境問題2272個。此次行動成立6個常規大氣污染物監測組、2個VOCS監測組跟組開展執法監測工作,現場聯合作業制度,加強協同協作,第一時間將監測分析出的數據,發現主要污染物異常或超標立即向執法人員通報。執法人員通過深入研究監測數據,積極研究為打擊超標排污行為提供技術支撐的方式方法,實現科學執法和有效執法。
同時,充分發揮在線環境監測“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將污染源在線監測超標企業作為案件重點線索,專項行動組織開展7次大氣遠程執法“零點行動”,執法和監測聯動,集中開展夜間突擊檢查執法行動,夜以繼日、定點狙擊。據悉,此次行動利用“遠程執法”系統抽查重點行業企業148家,抽查涉氣在線監測設施307臺,發現在線監測數據異常問題線索46個,現場查處在線監測設施不正常運行違法案件18起。
檢查發現,河北省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有個別企業拒絕接受執法人員檢查,涉及唐山2家企業、廊坊1家企業;一些企業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不到位;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管理仍是薄弱環節,塑料橡膠、化工、建材、鑄造、焦化、包裝印刷等行業企業問題多發;項目監管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省、市兩級共發現無環保手續、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驗先投、無證排污等方面問題310個。全面加強問題督促整改落實力度,實行發現問題現場移交、文件督辦、電子督辦“三重保險”制度。在省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成立整改督辦組,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完善督辦整改機制。據了解,各地環保責任意識逐步提高,截至11月6日,交辦各地的2272個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改1622個,整改完成率為71.4%。其中,雄安新區、定州市已完成全部問題整改,邢臺市、辛集市整改完成率較高,完成97.4%和95%。
行動期間在省環保廳官方網站設立“突出環境違法問題曝光臺”“大氣環境突出問題舉報平臺”等專欄,受理群眾舉報,定期曝光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對違法企業起到了強力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