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風起霾散,明日或迎好天氣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11-15
16日17日各地最低氣溫普遍降至0℃以下,請及時增添衣服
11月13日,邢臺市街頭,行人在大霧中出行。新華社發
大霧來襲,高速封閉。記者趙杰/攝
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截至11月14日10時,區域內北京、石家莊、保定等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水平,PM2.5日均濃度最高達200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289微克/立方米。
11月16日至18日,受強冷空氣持續影響,擴散條件有利,我省大部地區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個別地區可能出現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10和PM2.5。
本報訊(記者劉嵐)記者從14日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召開的本輪重污染天氣過程專家解讀會上獲悉,15日白天起,西北冷空氣開始自北向南影響我省,擴散條件逐步轉好,污染物自北向南逐步清除,受上游污染傳輸影響,中南部個別城市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污染,至11月16日凌晨本次污染過程有望結束。
現象:京津冀及周邊現重污染天氣
據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預報員古天宇介紹,11月11日開始,我省濕度逐漸增大,整體風力偏小。11月11日至12日高空逐漸受平直西風影響,地面處于弱高壓控制,是污染緩慢積累階段,以本地積累為主。11月13日起為污染快速增長階段,11月13日至15日白天,我省高空處于脊區,近地面受偏南氣流、小風和高濕影響,污染以本地積累加外部傳輸為主。
另據生態環境部數據,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截至11月14日10時,區域內北京、石家莊、保定等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水平,PM2.5日均濃度最高達200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289微克/立方米。
析因:多種污染物高強度疊加排放
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分析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通過實施燃煤鍋爐取締、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大氣污染治理綜合措施,2017年以來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顯著下降。但由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聚集了大量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產業,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貨車、非道路機械使用頻度高,仍是全國污染物排放強度最大的區域。進入11月中旬,天氣轉冷,晝夜溫差變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開始供暖,城市供暖鍋爐和農村地區散煤采暖爐具逐步啟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開始增加。據估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約30%,尤其作為PM2.5主要組份的有機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種污染物高強度疊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過程中各地PM2.5濃度的重要原因。
響應: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
針對本次重污染過程,根據省大氣辦11月9日印發的《關于啟動區域一和區域二Ⅱ級應急響應的通知》要求,我省區域一的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衡水、定州、辛集、雄安新區和區域二的廊坊、唐山、滄州啟動了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實施公眾防護措施、倡議性污染減排措施、強制性減排措施等,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減排比例達到全社會占比的20%,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比例達到15%。
改善:明起我省大部以優良天為主
據預報,11月16日至18日,受強冷空氣持續影響,擴散條件有利,我省大部地區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個別地區可能出現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10和PM2.5。
監測顯示,1月1日至11月13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10月1日至11月13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霧和霾的區別
11月13日至14日,我省平原大部分地區遭遇中到重度霾,大地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為讓公眾明白霧和霾的區別,14日,省氣象臺首席氣象服務專家郭迎春對此作出解釋。
郭迎春說,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霾又稱灰霾,在中國氣象局的《地面氣象觀測規范》中,灰霾天氣是這樣定義的: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
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空氣相對濕度達到95%以上的叫霧,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的叫霾。就能見度來區分,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就是霧;水平能見度在1千米至10千米的,稱為輕霧或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塵顆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霾則有1千米至3千米;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則與周圍環境邊界不明顯。
郭迎春提醒,秋冬季是霧和霾天氣的多發季節,霧和霾天氣的出現會加重空氣污染的程度,使能見度降低,公眾外出要做好衛生防護,注意交通安全。 (記者邢杰冉)
未來三天多地有雨雪
最低氣溫普降5℃—8℃
本報訊(記者劉嵐 通訊員郭迎春)未來三天,河北多地有弱降水;15日早晨,平原大部分地區有霧。15日上午開始,各地風力增大,15日—17日早晨,最低氣溫普降,局地下降8℃—12℃,體感寒冷。
省氣象臺14日17時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預計15日早晨,平原大部地區有霧,其中唐山、廊坊、保定東部、雄安新區、滄州西部、石家莊北部的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
15日開始,全省自西北向東南先后有偏北風4—5級,中午前后開始,我省沿岸海域和沿海地區有東北風6到7級,陣風8級。
15日—17日早晨,各地最低氣溫普遍下降5℃—8℃,其中壩上地區最低氣溫下降8℃—12℃。
15日,北部地區設區市(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最低氣溫為-4℃至2℃,中南部地區各設區市為4℃至7℃;16日,大部地區最低氣溫明顯下降,北部地區4設區市最低氣溫為-8℃至-2℃,中南部地區各設區市為-1℃至5℃;17日,北部地區4設區市最低氣溫為-8℃至-5℃,中南部地區各設區市為-4℃至2℃。
總體來講,天氣條件不太適合大家外出活動,請大家外出時注意防御霧和霾,盡量佩戴口罩,做好衛生防護;雨雪過后道路濕滑,開車上路要保持車距,減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添衣服,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老人和小孩及體弱人群要盡量減少外出,注意防風防寒防霧霾。
具體預報:
15日白天,張家口、承德陰轉晴,其他地區陰有小雨或雨夾雪。
15日夜間到16日,唐山南部、滄州、衡水、石家莊南部、邢臺、邯鄲陰有小雨或零星小雨轉晴,其他地區晴間多云。
16日夜間到17日,南部地區多云間陰,其他地區晴間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