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打贏凈土保衛戰,我省打算這樣干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01-08
本報記者 劉嵐
根據農用地不同污染程度,分別實施不同管理措施;對建設用地按不同用途,確定管控措施,嚴格用地準入……
近日,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制定《河北省凈土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其中提出,2019年,我省將全面摸清農用地污染面積、分布及其污染程度,完成產糧(油)大縣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至2020年,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建立耕地質量分類清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
加快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
根據計劃,我省將加快農用地分類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或納入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確保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2020年,在優先保護類耕地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嚴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鉛蓄電池等行業企業,防止對耕地造成污染。對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減少或土壤環境質量下降的縣(市、區),實行預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用地限批、環評限批等措施。
在涉及重度污染耕地的縣(市、區),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2020年底前,全省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到94萬畝。
嚴格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
計劃要求,強化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各市、縣(市、區)政府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要根據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名錄及其土壤環境質量評估結果、負面清單,合理確定污染地塊的土地用途。不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對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實施以防止污染擴散為目的的風險管控,并由所在地縣(市、區)政府組織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并組織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環境監測;對擬開發利用為居住用地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用地的污染地塊,實施以安全利用為目的的風險管控。
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計劃提出,著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要制定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工作方案,禁止使用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肥料。
加強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全省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田殘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畜禽廢棄物進入農田。2020年底,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全省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全部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逾期完不成的一律依法取締。
居民區周邊禁止新建焦化企業
根據計劃,實施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2020年底前,全省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
嚴格執行相關行業企業布局選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化等行業企業。
針對耕地重金屬污染突出區域和涉重金屬行業工礦企業,督促相關企業完善污染防治設施。對整改后仍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依法責令停產、關閉。
2020年底前力爭固廢零進口
建立危險廢物監督管理臺賬,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理處置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快推進重點涉危企業環保智能監控體系建設,實時監控危險廢物產生、處置、流向,數據上傳全省固體廢物動態信息管理平臺。2020年底前,全省年產3噸以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重點產廢單位,全部完成安裝、聯網。
堅持從嚴審查、減量進口,力爭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和安全處置,到2020年,石家莊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建立全省土壤環境監測體系
計劃強調,強化監測監控,建立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2019年底前,補充設置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省控點位,實現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省土壤環境監測體系。
對土壤污染防治嚴肅追責問責
計劃還要求,聚焦土壤污染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問題,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排放有毒有害廢水、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走私進口洋垃圾、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設施、監測數據造假等典型環境違法行為。對嚴重污染土壤環境、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違法問題掛牌督辦,曝光違法企業名單;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評估制度,突出追責問責。對失職瀆職、弄虛作假的,查清事實,區分責任,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將有關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或者組織(人事)部門依紀依規處理;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調離、提拔或退休的,也要終身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