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展望2019】關鍵之年打好治污標志之戰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01-21
題要:2019年,散煤治理、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散亂污”企業整治、柴油貨車治理、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將成為污染防治攻堅發力的重點方向。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環保不能放寬放松,更不能走“回頭路”,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打好“散亂污”企業整治、柴油貨車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等標志性戰役。
開年打響標志戰役
污染防治攻堅戰初戰告捷,但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緊迫形勢,攻堅步伐絲毫沒見放松。新年伊始,新的部署和要求緊鑼密鼓地推出。1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至此,從《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污染防治攻堅排兵布陣,路線圖、時間表樣樣不含糊。
《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實施意味著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按照計劃時間表,到2020年,全國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達到95%以上,排氣管口冒黑煙現象基本消除。
“雖然柴油車保有量不多,但機動車排放總量中,63.4%的氮氧化物和95.9%的顆粒物來自柴油車排放,因此是機動車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標。”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說。
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何謂“關鍵”以《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為例,加快提升油氣質量標準,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建設,2019年年底前重點區域50%以上具備條件的重型柴油車安裝遠程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聯網。
1月14日上午,第一架調查渤海入海排污口的無人機在河北省唐山市起飛。由此,一場涉及渤海3600公里海岸線的治污硬仗在唐山市打響。按照《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2019年6月底前,將完成入海排污口“一口一冊”管理檔案建立和兩類排污口清理;2019年底前,將完成非法和不符合分區管控要求的海水養殖清理整治,沿海城市全部建立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工作機制。
近年來,重慶萬盛經開區加快轉型發展,實施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修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山體植被恢復、水資源恢復、土地整治等工程,提升環境面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圖為經開區南桐鎮金蘭魚村的梯田與魚塘相互映襯,色彩斑斕,猶如“調色板”。 曹永龍攝(中經視覺)
環保督察再啟新程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日前表示,從2019年開始,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時間完成第二輪督察“回頭看”。第二輪督察將適當擴展督察范圍,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央企納入督察對象。
中央環保督察在第一輪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后,2018年5月份和10月份,分兩批對20個省份開展“回頭看”,共計受理群眾舉報9.6萬多件,合并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7.5萬多件。截至2018年12月20日,絕大多數舉報已辦結,其中,責令整改43486家;立案處罰11286家,罰款10.2億元;立案偵查77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722人;約談5787人,問責8644人,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7萬余件。
據了解,第二輪督察將適當擴展督察范圍,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承擔生態環保任務較重的央企納入督察對象;針對重點區域、領域、行業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組織專項督察。專項督察有3個重點,分別是污染防治攻堅戰7大標志性戰役及其他重點領域;督察整改不力,特別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等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與此前不同,新一輪的中央環保督察將注重在督察、強化監督中,積極主動服務,加強對企業環評、治理技術、提標改造的幫扶指導,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等。
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場館積極采用科學綠色環保建造技術,將冬奧會與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冬奧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圖為場館外安裝到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 胡慶明攝(中經視覺)
各地開出“行動清單”
近日,地方兩會陸續召開,政府工作報告紛紛出爐。其中,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實現各項年度任務目標成為重點內容,污染防治攻堅戰“升級版”在多地打響。
1月16日,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講到,抓好污染防治,扭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扎實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聚焦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實施“四大行動”。
河南省提出,推進鄭州市主城區煤電機組清零和洛陽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基本清零,確保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家考核目標。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逐步消除城區黑臭水體。加強重金屬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復,嚴格保護未污染土壤。
北京市提出,實施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推進溫榆河公園、官廳水庫八號橋濕地恢復等一批項目。嚴厲整治向城市雨水管道排污及傾倒垃圾等非法行為。完成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全市污水處理率超過94%。同時,大力促進源頭減量和垃圾分類,加快房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等設施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覆蓋率提高到60%,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9%。
天津市提出,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368萬噸;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1800噸。
河北省提出,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