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2月20日訊(記者張藝萌)近日,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的通知,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計劃指出,重點治理范圍為環境敏感和人口相對集中的六大區域共計12105個村莊。其中包括1128個鎮政府駐地,2762個規劃納入城鎮(園區)收水管網的村莊,428個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沿線村莊,13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村莊、1333個二級保護區內村莊,2192個設立省級河湖長的河湖管理范圍內的村莊,以及4128個潮河、白河、府河、孝義河等46條重點河流沿線村莊。
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基本達到全覆蓋,其中治理村達到12000個村,對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的村莊達到35000個村,徹底改變一些農村污水橫流的現象;長效管護運行機制基本建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計劃明確了行動的主要任務:
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提倡農村生活污水“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通過“以城帶村”、“以鎮帶村”、“以園區帶村”等方式,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
源頭控制,減少排放。引導村民樹立節水意識,鼓勵開展農村生活用水計量計費,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優先考慮資源化利用,提倡原位消納。
配套管網,同步實施。根據村莊格局、地形地貌等合理確定污水管網(溝)布設方案,利用現有溝渠收集村莊污水時,應采取密封措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的管網須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優選工藝,規范建設。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優選推薦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處理技術,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市組織縣(市、區)選擇應用。各縣(市、區)加強供排水情況調查,嚴格落實節約用水相關規定,合理確定農村污水處理建設規模。
加強管控,改善環境。強化黑臭水體整治,加強農村坑塘水系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排水溝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堅持控污與治污并重,將臨河傍湖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保障河湖水體環境質量。
建立機制,長效運營。推行城鄉污水處理統一管理制度,建立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政府為落實主體、村級組織為管理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以及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服務主體的“五位一體”城鄉生活污水運行管護體系。建立基于污水處理績效的付費機制,實現從“買工程”向“買服務”轉變,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加強對第三方運維機構監管和考核,提升第三方運維服務機構的運維水平。鼓勵先行先試,探索建立住戶付費、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