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我省發布2018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空氣質量為六年來最好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06-05
燕都融媒體記者 呼延世聰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省政府新聞辦于6月4日召開《2018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會。據介紹,過去一年我省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碧水保衛戰取得積極進展,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大氣環境 空氣質量六年來最好
2018年全年全省設區市達到或優于Ⅱ級的優良天數平均為208天,達標天數比例為58.4%,與2017年同比,優良天數增加6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數減少12天。
全省11個設區市中,秦皇島、承德、張家口三個設區市的優良天數在270天以上,其余各設區市全年優良天數在151天—222天之間。
在超標天數中,以PM2.5和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居多,顆粒物仍然是我省的主要污染物。2018年,全省PM10平均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了11%;PM2.5平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了14%,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PM2.5平均濃度達到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的年度目標任務,提前一年實現《河北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2019年目標任務,空氣質量為六年來最好。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均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
水環境 湖庫淀水質白洋淀較差
◎地表水環境質量好轉
2018年,全省7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比例為48.6%,比2017年升高6.3個百分點,優于年度目標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20.3%,比2017年降低13.5個百分點,優于年度目標14.8個百分點。
◎河流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
八大水系中,遼河水系水質優,永定河水系水質良好,灤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為輕度污染,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水系為中度污染,黑龍港運東水系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生化需氧量,超標率分別為44.6%、37.3%和30.1%,與2017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上升0.3個百分點,高錳酸鹽指數上升2.5個百分點,生化需氧量下降9.8個百分點。
◎湖庫淀水質中白洋淀較差
2018年,我省對15座水庫和衡水湖、白洋淀進行了監測。不計總氮,崗南水庫等11座水庫水質達到了Ⅱ類水質標準,水質優;衡水湖、陡河水庫、邱莊水庫、洋河水庫、東武仕水庫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水質良好;白洋淀水質為Ⅳ類。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好轉
2018年,全省近岸海域以一類水質為主。一類海水比例為84.6%,二類海水比例為15.4%,水質狀況為優。較2017年水質(一般)狀況好轉兩個等級。
聲環境
城市噪聲 較上年升高
據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是55.0dB(A),比2017年升高了0.2dB(A)。11個設區市中,承德為差,保定為較差,石家莊為一般,滄州為好,其他7個設區市區域聲環境均為較好。
全省區域環境噪聲夜間平均值是47.5dB(A)。11個設區市中,保定和承德為差,滄州、邢臺和秦皇島為較好,其他6個設區市區域聲環境均為一般。
晝間全省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7.2dB(A),比2017年升高了0.8dB(A)。夜間全省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57.3dB(A)。全省11個設區市中,保定為較差、張家口和承德夜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為一般,石家莊為較好,其余7個設區市為好。
2018年,影響城市區域環境的噪聲源主要分為生活噪聲、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和施工噪聲四類。
輻射環境
輻射環境質量 總體良好
2018年,電離輻射環境質量的監測結果表明,全省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圍內,空氣、水體、土壤等介質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處于正常水平,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與往年相比無明顯變化;電磁輻射水平保持穩定。
多措并舉,保護碧水藍天
◎藍天保衛戰
去年,全省推進散煤清潔替代,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81.2萬戶,推廣潔凈煤633.88萬戶,減少使用劣質散煤2037.7萬噸。
◎碧水保衛戰
2018年,劃定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87個、縣級以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19個,完成5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防護隔離設施建設,31個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均達到Ⅲ類標準,達標率100%。
白洋淀流域綜合整治,共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3360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2790家,清理河道和岸邊農村積存垃圾1695萬立方米,治理涉水企業929家,治理納污坑塘3453個。
◎土壤污染防治
去年,我省布設表屬土壤點位22412個,深層土壤點位174個,農產品點位4157個,農用地詳查點位土壤和農產品采定制備、流轉及分析測試全部完成,獲取分析監測數據近48萬個。重點行業企業土調查同步啟動,完成5186家企業地塊信息收集。
◎生態環境整治
去年,我省組織開展了太行山燕山生態環境普查整治、海洋生態環境整治、河湖清理、交通干道沿線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整治等8個專項行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并向社會公布,劃定紅線面積4.05萬平方公里。
專訪
今年如何打好 藍天保衛戰?
——專訪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謝文勇
今年,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進行治本攻堅,主要采取六個方面的措施。
去產能和退城搬遷。2019年,全省將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水泥100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煤炭900萬噸、焦炭300萬噸,淘汰火電產能50萬千瓦。對列入計劃的19家重點污染企業盡快退城搬遷改造。
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今年持續推進200多萬戶清潔取暖改造,把散煤整治進一步向城鄉延伸。
機動車污染防治。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運輸和清潔油品三大行動。全省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油柴油,2019年7月1日起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
揚塵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對超標的工地依法處罰,推進施工工地落實“六個百分之百”和“兩個全覆蓋”,實現管控精細化、精準化。
工業污染深度治理。主要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鋼鐵、焦化、火電等重點行業今年要完成100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70個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80個火電深度治理項目建設。
重污染天氣應對。總結2013年以來重污染天氣應對經驗,修訂重污染天氣應對預案,特別是秋冬季對鋼鐵、建材、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實行差異化管控,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