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前三季度我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均達到第一類標準 我省清理海上非法養殖面積3000畝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11-04
本報訊(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10月31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均達到第一類標準,全省入海河流國、省考核的13個入海口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五類標準。
精準
“一河一策”提升河流水質
今年以來,我省根據國家三部委印發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制定了《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實施所有入海河流全流域系統治理,落實“一河一策”,減少總氮等污染物入海量。
其中,秦皇島市先后實施入海河流污染治理項目25項。唐山市4個入海河流污染治理項目已經全部完工。滄州市積極開展江河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對宣惠河、廖家洼排水渠、滄浪渠、大浪淀排水渠等4條河流進行整治,已經全部完工。
監測
全省49條入海河流納入監測體系
為全面提升全省入海河流水質,我省制定了《河北省入海河流水質監測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和《河北省入海河流消除劣V類攻堅方案》,對全省49條入海河流101個斷面水質組織開展監測。
城鄉
開展沿河水系畜禽養殖清理
按照方案要求,推進城鄉綜合整治,減輕污染負荷。開展沿河水系畜禽養殖清理,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
秦皇島市配套建設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1135家,唐山市完成2092家,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均達到73%以上。實施城鎮污水治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
規范
清理海上非法養殖面積3000畝
推進生態健康養殖,提升船舶港口防污能力,規范灘涂和近海養殖,清理違規占用海域養殖行為,全省清理海上非法養殖面積3000畝。
實施工廠化養殖企業養殖廢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唐山市開展工廠化養殖循環水改擴建項目2個,建立一處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示范基地,構建了一套微生物復合→硬殼蛤→海馬齒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系統。
修復
對7個海岸線項目進行生態修復
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力養護海洋生物資源。擇優篩選了7個海岸線修復類生態修復項目,目前已完成岸灘修復3.5公里。
加強濱海濕地綜合整治修復,449.7公頃七里海潟湖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已開工,2020年再修復濱海濕地400余公頃,全部落實國家濕地修復項目。
嚴厲打擊盜采海砂行為,抓獲非法盜砂船只32艘。實施生物資源養護,在我省渤海近海海域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褐牙鲆水生生物苗種13.56億單位,創建海洋牧場示范區4處。
應急
強化海洋環境風險防范
根據我省出臺的《河北省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辦法》,建立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制度。沿海三市印發了《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建立了船舶污染事故、海上溢油應急響應和處置體系。
唐山市加強船舶及有關作業單位在京唐港水域進行排放殘油、油污水、垃圾、生活污染水等污染物排放作業的安全和防污染監管,嚴厲查處船舶違法違規排放污染物,共實施行政處罰違法行為55起,罰款合計61.55萬元。
同時,加大對到港船舶燃油質量的執法檢查力度和頻次,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船員和危險貨物申報員涉及安全與防污染的環節進行重點監督檢查,提升了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防范海上溢油及危化品泄漏風險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