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不搞一刀切 差異化響應助空氣質量改善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11-11
本報訊(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進入11月以來,受不利氣象擴散條件影響,我省東部和中南部地區經歷了一次污染天氣過程。針對本輪重污染天氣過程,我省提前響應,積極應對,有效緩解了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未出現預計的長時間、大范圍的重度污染天氣。
研判: 提前發布預警啟動 和解除信息
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來臨前,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進行聯合會商,預計自11月1日夜間起,受弱南風持續影響,我省中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出現PM2.5重度污染過程。
為此,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10月28日印發了《關于啟動區域一和區域二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和Ⅱ級應急響應的通知》,要求區域一(石家莊、保定、衡水、邢臺、邯鄲、定州、辛集、雄安新區)、區域二(唐山、廊坊、滄州、秦皇島)城市于11月1日8時起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做到了提前3天發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響應。
同時,預警發布后,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密切關注天氣形勢變化,于11月5日根據預測結果省大氣辦及時發布了《關于解除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的通知》,要求區域二城市于11月7日8時解除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區域一城市于11月10日8時解除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
措施: 差異化應急響應
預警期間,我省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采取排放績效評價和差異化管控措施,不搞“一刀切”,全省5萬余家涉氣企業中有3萬多家參與了應急響應。
按照《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評估系統》測算,此次橙色預警期間,我省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每日減排量分別可達741噸、510噸、866噸和517噸。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占全社會的25%左右,收到了預期減排效果。
成效: 空氣質量比預測降低
從空氣質量實際監測結果來看,本次污染過程最重的時段為11月3日至6日。
從PM2.5濃度來看,在此期間啟動預警的城市PM2.5預測平均濃度為120微克/立方米,實際平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濃度均值降低了52%。
從持續時間來看,累計出現中度及以上污染時長為115個小時,較預測的減少324小時,其中重度以上時長僅累計出現27個小時,遠遠小于預測值。
實測數據顯示,采取應急管控措施有效減緩了本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的污染程度,縮短了重污染持續時間,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維持在輕至中度污染水平,比預測降低了1~2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