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堅決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石家莊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完工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9-12-01
本報訊(記者苑立立)河水清澈見底、河岸植被茂密。如今“高顏值”的滹沱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已成為石家莊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標志著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工程生態景觀效益取得明顯成效。
11月27日,記者從石家莊市水利局獲悉,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工程自中華大街至藁城城區東,長42公里,已全部修復完工。該工程累計新建堤防31.9公里,疏浚河道42公里;新建生態綠道203公里,構成雙線多環交通網絡;新建溪流水面1680公頃,綠地5199公頃。
“為治理滹沱河水,我們的首要目標是按照以水帶綠、以綠養水的理念,打造生態河,構建滹沱河健康永續的河流生態系統。”石家莊市水利局辦公室副主任楊東利說。
所謂“以水帶綠”,是指通過水生態修復,保證滹沱河的水質水量,進而逐步改善河道沿岸生態環境,促進植被自然演替形成穩定的生境群落。也就是說,以水的生態環境的修復帶動整個河道與沿線地區的發展,發揮滹沱河的生態引領作用。
記者在藁城區滹沱河周漢河濕地看到,由正定新區污水處理廠排出來的污水經過濕地凈化,流向滹沱河的水體已得到明顯改善。
“建設周漢河濕地就是滹沱河生態治理的一項重點工程。”楊東利說,簡單講,濕地的功能就是通過水系的生態恢復提升其生態服務功能,實現雨洪控制、水質凈化、水源涵養、地下水回補、生物多樣性維護等目標。
近年來,為提升水質生態修復,石家莊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大力實施滹沱河主河槽治理、河道疏浚和堤壩修筑,使其河道達到了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另一方面,做足“水”的文章。積極協調南水北調引江水和崗黃水庫向滹沱河生態補水,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底,共計補水9億多立方米,河道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與Ⅲ類左右,實現了興水、景觀、生態的疊加效應。
滹沱河兩岸植被是滹沱河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河道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帶,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護河防洪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記者在太行大街到東三環北延線的滹沱河河道上看到,河岸兩側已裝好澆水管道,園林局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栽植柳樹苗。
“這個時候是冬植種樹的較好時節,通過植物的固土、過濾、吸附作用,可以達到水土保持、生態涵養的目的。以綠養水,彼此循環促進,形成良好、穩定的生態格局,使滹沱河的生態系統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石家莊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另外,修復工程還實行五級河長齊抓共管、專門管護單位運維、全程24小時視頻監控,全年連續補水,這為形成“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滹沱河景觀長廊,為改善省會生態環境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今的滹沱河已經成為市民運動、休閑、觀景的好去處。
據了解,生態修復工程分三期對滹沱河109公里進行生態修復。43公里的二期工程藁城城區東至深澤東界,正在加快推進。24公里三期工程黃壁莊水庫至中華大街,計劃明年啟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