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華全媒+丨白洋淀再現“鳥類天堂”勝景背后的故事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7-15
新華社石家莊7月11日電 日前,河北省林草局專家首次確認,白洋淀濕地成為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雄安新區設立五年來,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包括青頭潛鴨在內的許多珍稀鳥類頻頻亮相。據統計,白洋淀目前野生鳥類共計237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3種。“華北明珠”再現“鳥類天堂”勝景,而這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
安家
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蕩漾,荷紅葦綠。在遼闊的水面上,一群活潑可愛的青頭潛鴨幼鳥跟隨“父母”在蘆葦叢中穿梭。今年6月,護鳥志愿者高騰用相機記錄下這一畫面。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田永昌說,青頭潛鴨對水環境要求極高,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青頭潛鴨正在白洋淀“安家落戶”,從候鳥變成“留鳥”。
在白洋淀游弋的青頭潛鴨。高騰 攝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各項生態治理工作相繼開展。白洋淀水面面積由170多平方公里恢復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生態環境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落戶”。
不只是青頭潛鴨,高騰的鏡頭記錄著白洋淀日益壯大的鳥類家族:成群的白骨頂雞雛鳥在水面嬉戲,不停變換著隊形;有“凌波仙子”之稱的水雉輕盈行走在浮葉之上;小鷿鷈“夫婦”帶著雛鳥在蘆葦叢中覓食……
為了更好讓鳥類“留下來”,雄安新區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還新建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植被,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殖條件。
呵護
孝義河是白洋淀的主要入淀河流,春天的時候大量的斑嘴鴨、反嘴鷸等在此繁衍。去年春天,家住附近的韓戰橋發現有兩窩共31枚斑嘴鴨鳥蛋被“棄巢”。“如果不盡快孵化,這些小生命就只能永遠留在蛋殼里了。”
韓戰橋借來孵化器,“濕度低了需要經常加水,每天翻蛋保證溫度均衡……”他一邊查閱網絡資料一邊咨詢專業人士,小心翼翼,細心呵護。
到了第25天,部分蛋殼上出現了裂紋,最終有8只斑嘴鴨破殼而出。韓戰橋精心飼喂這8只小家伙,偶爾還去早市上買些小魚給它們補充營養。等到羽翼漸豐,韓戰橋將它們全部放歸大自然。
韓戰橋孵化的斑嘴鴨羽翼逐漸豐滿。(受訪者供圖)
韓戰橋與8只斑嘴鴨的故事在當地廣為人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授予他“愛鳥護鳥形象大使”稱號。“保護白洋淀、保護鳥類,是一件千秋萬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白洋淀成為鳥類的‘樂園’,我無比幸福。”韓戰橋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愛鳥護鳥的隊伍中,在馬堡濕地公園遛彎兒的村民趙文田幫助救治受傷的夜鷺;安新縣執法局干部田永峰從掏鳥蛋者手中截獲60枚白骨頂雞鳥蛋并孵化成功19枚;大學生陳思岐精心呵護7只戴勝雛鳥……
據了解,白洋淀濕地全域被列為禁獵區,全年為禁獵期,打擊非法獵捕、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危及鳥類生存繁衍的活動,并細分了絕對控制區和相對控制區:絕對控制區嚴禁任何人類干擾活動,相對控制區最大限度限制人類活動。
成風
據悉,雄安新區采取“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管理模式,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愛鳥護鳥行動。志愿者隊伍已超兩千人,愛鳥護鳥蔚然成風。
每天早晨,背著相機騎著自行車巡查,是志愿者周龍山雷打不動的習慣。“愛鳥護鳥是我的責任,現在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希望大家在拍鳥過程中保持距離,不能為了拍攝成了‘趕鳥人’。”周龍山說。
今年春天,雄安新區開展野生鳥類遷徙科研監測工作,包括周龍山在內的攝影愛好者和熱心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共進行了數百次的科研觀測和拍攝取證。
安新縣安新鎮郭里口村緊鄰十里荷香鳥類棲息地。今年70歲的村民志愿者車根強每天搖著自家的木船,早、中、晚三次在棲息地周邊進行巡視,一天下來得八九個小時。
“棲息地確定后,為做好鳥類保護工作,我們村成立了愛鳥護鳥協會,不到三天就有近50人報名。”郭里口村黨支部書記車立強說。
為了營造濃厚的愛鳥護鳥宣傳氛圍,郭里口村的主要街道兩側都繪制了專題文化墻。游弋的鴛鴦、高翔的天鵝、挺立的荷花等圖案栩栩如生,“它們和我們一樣,是地球母親的孩子”等由村民自主設計的宣傳語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