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降碳固碳 綠色轉型再出發
“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如何落子⑧
來源: 長城網 時間:2023-03-14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重要基礎,也是河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過去5年,河北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單位GDP能耗下降22%,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這為河北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出席2023年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以氫代碳” 能源終端做“減法”
氫能具有高能量、零污染、零碳排放等優點,是世界上最清潔的能源,“以氫代碳”,可以從終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消耗。
“構建‘以氫代碳’的氫冶金技術研發和應用體系,是中國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王蘭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河鋼集團大力推進氫冶金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全國首條“規模化氫能重卡運輸線”已經在河鋼投入運營,并以氫冶金為依托構建綠色低碳鋼鐵材料供應鏈。去年12月16日,河鋼集團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線貫通,首創了“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直接還原”工藝技術,是最接近未來100%氫還原的工藝狀態。
為鼓勵氫冶金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保障優質低碳鐵素資源供給,王蘭玉代表建議,開展氫冶金技術重大專項研發,制定支持氫冶金產業發展的金融補貼政策。此外,完善氫冶金技術的相關標準規范,鼓勵氫冶金降碳產品的交易及低息貸款。
“充分發揮氫能清潔低碳的特點,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構建綠色低碳體系、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對于如何加大對氫能的利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也有同感。
張國強代表建議,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打造可再生能源綠氫基地。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氫能制、儲、運、加產業鏈發展。
多式聯運 交通方式做“加法”
交通運輸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領域。多式聯運作為一種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方式,不僅可以發揮不同交通方式1+1>2的優勢,還具有資源利用率高、綠色低碳等特點。
據數據顯示,交通運輸排放量約占我國碳排總量的10%,其中公路運輸排放量占交通領域碳排放總量的86.76%,而鐵路運輸占比只有0.68%。因此,要實現交通運輸的綠色低碳,必須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和清潔低碳轉型。
“為了實現綠色運輸,石家莊國際陸港發揮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作用,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散改集’。”全國政協委員、河北陸港建設集團董事長劉瑞領表示,該集團充分發揮內陸港鐵路資源優勢,實現與天津港的雙向海鐵聯運,與重慶口岸辦合作開通了京津冀首趟陸海新通道班列,與上海港、黃驊港合作開啟河北省首趟“公鐵海”聯運班列,與秦皇島港合作打造至韓國仁川的海鐵聯運班列。2022年,石家莊國際陸港共發送海鐵聯運班列102列,同比增長48%,初步構建起服務全省的多式聯運網。
劉瑞領委員建議,以鐵路與海運銜接為重點,推動鐵路與海運規則銜接和標準互認,同時加大信息資源共享力度,深化鐵路港航等運輸企業信息聯通和運營協調,優化鐵海聯運運輸組織模式,提高班列運力與集裝箱班輪班期的銜接能力,提升河北省多式聯運發展水平。
價值實現 碳匯交易做“乘法”
近年來,河北省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挖森林固碳生態價值,以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開發林業固碳產品和鋼鐵行業抵銷自身碳排放為試點突破,建立了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隨著《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關于深化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若干措施(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河北省探索建立了順暢的“碳資源”培育開發、“碳資產”價值轉化、“碳資本”助力發展的“兩山”轉化路徑。
“涉縣林地面積152.8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7.68%,加快和發展林業碳匯項目意義重大。我們正積極與項目公司進一步對接溝通,并與相關職責部門統籌協調,推進碳匯項目落地,爭取成為縣級林業碳匯開發的先行者。”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涉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技術員劉素云說。
劉素云代表建議,統籌林草植被保護修復,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更好實現“雙碳”目標。
“氫能與碳交易同為實現企業低碳排放目標和社會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高排放企業迫切需要通過碳交易以完成節能降碳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建議,支持產業鏈相關企業開展碳匯交易試點,搭建碳交易結算平臺或運行機制。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轉型中被寄予厚望,一些地方也進行了氫能碳匯交易的探索,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碳匯市場將更豐富,更活躍,呈現“乘法般”的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