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白亞軍)記者從12月26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3年河北省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階段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河北省完成了72個縣域的調查,截至目前,累計調查樣線/樣點/樣方數量共計7432條(個),拍攝生態系統和各類物種照片10萬余張,收集昆蟲、大型真菌等標本1.2萬余份。本次調查共發現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9種。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發現河北省新記錄物種——日本雨蛙,在張家口康保縣、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均記錄到河北省新記錄物種——沙狐。發現昆蟲河北省新記錄物種25種;發現大型真菌河北省新記錄物種154種。

發布會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2023年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共發現鳥類19目57科277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49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8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8種,分別是黑嘴鷗、遺鷗、黑鸛、東方白鸛、黃嘴白鷺、金雕、獵隼、黃胸鹀;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1種,包括疣鼻天鵝、小天鵝、大天鵝、黑頸??、蓑羽鶴、大杓鷸、震旦鴉雀、紅脅繡眼鳥等。中國特有鳥類5種,分別是銀喉長尾山雀、山鹛、山噪鹛、烏鶇和中華朱雀。
發現哺乳動物6目15科39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8種,分別是豹貓、猞猁、兔猻、赤狐、沙狐、馬鹿、貉和中華斑羚;中國特有種2種,分別是巖松鼠和溝牙鼯鼠;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的受威脅物種16種,其中瀕危3種,易危4種,近危9種;省級重點保護哺乳動物11種,包括果子貍、狍、隱紋花松鼠、東北刺猬等。
發現兩棲動物1目5科9種,包括中華蟾蜍、花背蟾蜍、北方狹口蛙、金線側褶蛙、中國林蛙、日本雨蛙等。其中,日本雨蛙為我省新記錄物種。發現爬行動物2目7科16種,其中游蛇科最多,共8種;蜥蜴科和石龍子科各2種;鱉科、鬣蜥科、水游蛇科和蝰科各1種。
發現昆蟲538種。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的有3種,分別為愛珍眼蝶,大斑霾灰蝶和七條尾蟌;中國特有種47種,包括多點齒刺甲、眼偽葉甲、白頭小板葉嬋等。發現我省新記錄物種25種,包括淡紅毛隱甲、異形琵甲、無刻膜朽木甲等。
發現維管植物138科606屬117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分別是水杉和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7種,分別是野大豆、甘草、紫椴、黃檗、玫瑰、軟棗獼猴桃和烏蘇里狐尾藻。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8種,包括金蓮花、二色補血草、連翹、油松、白頭翁、二葉舌唇蘭、射干等。
發現底棲動物34目118科348種,浮游植物8門128屬385種,浮游動物3門65屬200種。發現魚類13目30科102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魚類2種,分別為細鱗鮭和松江鱸。在滄州黃驊市、泊頭市、青縣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刀鱭。
通過形態學結合分子生物學方法共鑒定出大型真菌615種。其中,擔子菌類603種,子囊菌類12種。發現5個疑似大型真菌新種,分別為短柄紅菇近似種、香味紅菇近似種、非凡紅菇近似種、擬篦形紅菇近似種和彎柄紅菇近似種,正在進行相關鑒定;河北省大型真菌新記錄物種初步確定為15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