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河北:點“綠”成金 生態“高顏值”轉化經濟“高價值”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時間:2024-08-31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責編:張子薇
時間:2024-08-31 18:59:37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我省立足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固碳、生活低碳、生產減碳,有序提升降碳產品供給,持續探索降碳產品價值,讓生態"高顏值"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高價值"。
走進位于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千松壩林場,滿目蒼翠、郁郁蔥蔥。村民于永河是生活在林區附近的一名"老土著",每當提到家鄉的變化,老于都能喜上眉梢。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二道河子村村民 于永河:
沒造林之前,這是荒山土嶺,一片荒涼。通過造林以后,生態好了、連自然環境改變了,給我們造出了個"搖錢樹"。
于永河口中的"搖錢樹",就是碳匯交易,它是指將通過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作為碳抵消產品投入交易市場進行買賣,各類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都可以通過買"碳"來抵消工業排放。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二道河子村村委會主任 董萬春:
千松壩的碳匯林我們得到了兩筆收益,一共是37萬。我們老百姓想也沒想到用這個林子還能得到錢。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二道河子村村民 于永河:
每年給增加一點經濟收入,這是一勞永逸的事兒。
二道河子村是千松壩林場碳匯交易受益的首批村莊。作為我省"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之一,這座林場已累計造林116萬畝。林子長起來的同時,千松壩開拓資源,將現有森林打造成一個"天然倉庫",也就是把碳儲存起來,用于開展碳匯交易。截至目前,已累計交易碳匯量9.6萬噸,交易金額達360萬元。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千松壩林場場長 何樹臣:
這個收益一部分要發給我們的林權所有者,另一部資金用于我們的項目維護,包括我們的碳匯林的管護,還有特別是我們后續的碳匯林的開發,為京津建設一道生態屏障,為我們百姓建設一個綠色銀行。
包括千松壩林場在內,近年來,我省先后完成塞罕壩機械林場、御道口林場等多個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項目開發,實現價值轉化1600多萬元。
而類似于這樣的降碳產品價值轉化,不僅發生在林場森林,也同樣發生在人們身邊。眼下,在石家莊,您乘坐公交、地鐵的時候,可能就參與到了低碳出行的碳普惠體系中。
石家莊燕趙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部長 張莉:
它的核心在于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讓市民提升環保意識,讓市民認識到"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形成全民參與的綠色生活新方式。
作為首批省級碳普惠制試點城市,石家莊制定出臺《石家莊市低碳出行碳普惠試點方法學》,將私家車、出租車等高碳出行方式的減排量平均值作為基準值,市民低碳出行產生的碳排放量與之相比的差值被記作減排量。減排量最終將轉化為"碳積分"儲存在市民的賬戶中,用于兌換相應的獎勵。
石家莊燕趙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部長 張莉:
市民積累的碳積分可以兌換公交、地鐵的優惠乘車券,餐飲購物的消費券,還可參與各類公益活動,進而形成長效的激勵機制。
讓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高價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的要求,我省立足河北資源稟賦的優勢,從生態固碳、生活低碳、生產減碳等多方發力,有序提升降碳產品供給,持續深化降碳產品價值。
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處長 白羽:
我們將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實行更加靈活的碳抵消機制,推動降碳產品價值實現延伸擴面,鼓勵碳捕集封存與利用項目試點建設,探索推動碳普惠場景開發應用,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