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客戶端:為了白洋淀汛期水質穩定,3個黨支部聯合調研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中國環境客戶端 時間:2025-07-31
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海河北海局)監督管理處黨支部、河北省保定市生態環境局第一黨支部、海河北海局監測科研中心評估中心黨支部等3個黨支部,日前圍繞白洋淀生態環境監管與保護工作,共同開展“學講話、強作風、悟原理”調研實踐主題活動,在白洋淀入淀河流沿線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推進流域水環境監管工作。
保定市地處白洋淀流域上游,9條入淀河流中有8條都發源或者途經于此,承擔著入淀河流水資源和水質保障的主要責任,在白洋淀保護與修復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以來,保定市26座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準Ⅲ類標準,8條入淀河流水質連續4年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白洋淀生態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已經啟航,對雄安新區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讀原文、學講話,3個黨支部的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入淀河流水環境監管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了在白洋淀開展美麗河湖建設、實現從清潔到美麗的信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3個黨支部聯合開展入淀河流汛前排查實踐,實現以學促干、以干踐行、以行增效。排查前注重輿情線索的收集,將群眾身邊的問題作為排查重點,排查時關注周邊群眾感受,將群眾聲音作為判斷問題的重要依據,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整改效果重要指標。
針對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監管存在的短板,相關人員充分收集水系、污染源等資料,運用衛星地圖定位疑似問題點位。4次調查都采用“四不兩直”方式直達現場,多走、多看、多問、多聽,同步調查調水線路、調水量、水質、污染隱患,在晴雨等不同天氣條件下開展排查,力求摸清白洋淀流域真實的水資源、水環境情況。針對發現的相關問題,保定市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研究開展整改工作,并在6月底入汛前全部完成整改。
支部共建后,保定市生態環境局主動擔當,搶抓汛前“窗口期”,舉一反三開展了為期30天的全市大排查大整治,在主汛期前發現并整改垃圾堆存、污水直排、畜禽養殖、保護設施缺損等水環境風險隱患。
當下,白洋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汛期水質變差。白洋淀四面環堤,入淀河流是汛期污染的主要來源。通過對入淀河流沿線排查出的風險隱患和保定市水環境監管、農村環境監管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現主要原因包括入淀河流沿線入河排污口直排污水及水體黑臭問題禁而不絕、農村生產生活污染日益凸顯、部分區域雨污合流等多個方面。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系統治理,多措并舉。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堅持“三水統籌”,確保入淀河流水源有保障、水質有改善、生態有活力,才能為白洋淀生態系統穩定提供源頭活水。加強部門統籌協調,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加強與水利、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協同,對重點水體和重點污染源加密監管,對清管等清理工作靠前監管,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同時,堅持流域上下游貫通一體治理,用好初期雨水調蓄池、導排工程、河口濕地減排等的功能,充分發揮保定市與雄安新區聯動機制的作用,共保白洋淀汛期水質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