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高蕾、董博婷)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救助格局,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政策共同發力。這是記者8日從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我國已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縣級層面都已成立政府負責人牽頭的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救助資源統籌。
與此同時,我國在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制度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完善。低保制度實行“單人保”,將按戶保和按人保結合起來;放寬特困認定條件,規范無勞動能力的認定方法,將制度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到18周歲;臨時救助制度實施小金額先行救助,突出救急解難功能。
在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算方面,我國調整優化了家庭收入財產認定方法,進一步健全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放寬了在保人員經濟狀況復核頻次等。
此外,我國還將低保、特困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街道和鄉鎮,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鄉鎮和街道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各級民政部門開通了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針對救助申請能力不足人員建立了主動發現機制,社會救助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救助格局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2-09-09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高蕾、董博婷)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救助格局,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政策共同發力。這是記者8日從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我國已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縣級層面都已成立政府負責人牽頭的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救助資源統籌。
與此同時,我國在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制度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完善。低保制度實行“單人保”,將按戶保和按人保結合起來;放寬特困認定條件,規范無勞動能力的認定方法,將制度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到18周歲;臨時救助制度實施小金額先行救助,突出救急解難功能。
在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算方面,我國調整優化了家庭收入財產認定方法,進一步健全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放寬了在保人員經濟狀況復核頻次等。
此外,我國還將低保、特困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街道和鄉鎮,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鄉鎮和街道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各級民政部門開通了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針對救助申請能力不足人員建立了主動發現機制,社會救助服務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