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國務要聞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國務要聞

產業體系更完善 產業鏈韌性更強

發布日期:2023-02-09 17:44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大國制造,有著太多高光時刻。

2022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創建;今年1月,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獲批上市……

作為制造大國,我國有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產業鏈韌性強,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供應鏈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面對新變局、新挑戰,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形成具有自主可控、穩定暢通、安全可靠、抗擊能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事關經濟發展大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切實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2月2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迎來農歷兔年首個營業日。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有“世界超市”之稱。“我們需要的各種商品在這里都可以買到,運輸也非常便捷高效。”一位外國采購商說。

抓機遇,搶商機。如今,義烏市場運營涉及的物流、快遞、電商等產業鏈各種配套服務正日漸完善。

“世界超市”的底氣,源于“世界工廠”的實力。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與維護者。202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

眾所周知,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繁榮。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制造業已形成完備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領域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大國重器”紛紛亮相,建設制造強國的步伐加快。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黃永富看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產業鏈使得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無法撼動,也進一步夯實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確保了國家發展安全,蘊含著強大的抗壓韌性和充足的內生動力。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增強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我國既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國。

去年4月應對疫情沖擊時,我國搭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建立汽車企業零部件庫存“紅燈”預警機制等,逐一推動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保障產業鏈穩定運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汽車行業持續保持恢復增長態勢。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68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有望得到較大緩解,預計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陳士華說。

這是我國產業發展韌性強的一個縮影。

2022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一方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夯實“穩”的基礎。江西省分產業、分領域開展一批供需對接、產銷合作活動,出臺促進工業平穩增長25條等政策;青海西寧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落地,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安徽合肥深入實施“鏈長制”……

另一方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競爭力,增強“進”的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介紹,我國聚焦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重要基礎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目前,我國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7萬家。在政策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迎難而上,克服各種困難,生產經營總體平穩,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2022年以來,我國制造業總體保持安全穩定運轉,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增強。”陶青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1%,重返擴張區間,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高于上月,制造業景氣水平較快回升。

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

專家指出,在看到我國已具備堅實的產業鏈基礎的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產業鏈供應鏈局部梗阻和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產業鏈地區同質化競爭突出,高品質、高復雜性、高附加值產品供給能力不足等。

對此,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金壯龍表示,今后將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提高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面對遏制打壓、“脫鉤斷鏈”的行為,要充分發揮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的優勢,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正在加快調整,我們要抓住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韓文秀說,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堅持以我為主實施宏觀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記者 劉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要聞

大國制造,有著太多高光時刻。

2022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創建;今年1月,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獲批上市……

作為制造大國,我國有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產業鏈韌性強,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供應鏈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面對新變局、新挑戰,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形成具有自主可控、穩定暢通、安全可靠、抗擊能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事關經濟發展大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切實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2月2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迎來農歷兔年首個營業日。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有“世界超市”之稱。“我們需要的各種商品在這里都可以買到,運輸也非常便捷高效。”一位外國采購商說。

抓機遇,搶商機。如今,義烏市場運營涉及的物流、快遞、電商等產業鏈各種配套服務正日漸完善。

“世界超市”的底氣,源于“世界工廠”的實力。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與維護者。202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

眾所周知,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繁榮。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制造業已形成完備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領域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大國重器”紛紛亮相,建設制造強國的步伐加快。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黃永富看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產業鏈使得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無法撼動,也進一步夯實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確保了國家發展安全,蘊含著強大的抗壓韌性和充足的內生動力。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增強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我國既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國。

去年4月應對疫情沖擊時,我國搭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建立汽車企業零部件庫存“紅燈”預警機制等,逐一推動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保障產業鏈穩定運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汽車行業持續保持恢復增長態勢。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68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有望得到較大緩解,預計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陳士華說。

這是我國產業發展韌性強的一個縮影。

2022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一方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夯實“穩”的基礎。江西省分產業、分領域開展一批供需對接、產銷合作活動,出臺促進工業平穩增長25條等政策;青海西寧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落地,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安徽合肥深入實施“鏈長制”……

另一方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競爭力,增強“進”的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介紹,我國聚焦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重要基礎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目前,我國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7萬家。在政策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迎難而上,克服各種困難,生產經營總體平穩,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2022年以來,我國制造業總體保持安全穩定運轉,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增強。”陶青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1%,重返擴張區間,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高于上月,制造業景氣水平較快回升。

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

專家指出,在看到我國已具備堅實的產業鏈基礎的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產業鏈供應鏈局部梗阻和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產業鏈地區同質化競爭突出,高品質、高復雜性、高附加值產品供給能力不足等。

對此,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金壯龍表示,今后將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提高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面對遏制打壓、“脫鉤斷鏈”的行為,要充分發揮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的優勢,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正在加快調整,我們要抓住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韓文秀說,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堅持以我為主實施宏觀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記者 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