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綜合治理能力,持續改善人居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近日,我市出臺《張家口市主城區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產業升級實施方案》。從今年6月起,開展為期30個月的建筑垃圾封閉嚴管行動,強力整頓建筑垃圾運輸管理亂象。
此次行動重點整治建筑垃圾行業無秩序經營、道路揚塵和遺撒、渣土車輛和工程機械不符合環保排放標準、無垃圾分類利用措施非法傾倒填埋,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產業鏈中非法經營違法謀取利益等行為。以最嚴的執法標準,強力整頓建筑垃圾運輸管理亂象。今年6月至12月,我市將以主城區為先行示范,快速推進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升級工作;2020年1月至6月,在各縣區推廣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升級工作;2020年7月至12月,對各縣區既有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場進行排查,對地質災害、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進行評估治理;到2021年底前, 我市將基本形成具有一流產業水平的全市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產業體系,由建筑垃圾造成的地質災害、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等問題將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復。
規范實施建筑垃圾分類。行動要求各施工工地嚴格按照工程渣土、拆除垃圾、施工垃圾、裝修垃圾等不同種類、不同土質,強制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加強源頭治理,并按照“現場環保加準入———現場一次分類加裝載———全封閉運輸加監控———二次分類加儲存”的建筑垃圾閉環處置程序,全面規范建筑垃圾分類利用,將原有城市土方的挖據、運輸、傾倒模式轉型升級為建筑垃圾分類再生利用產業模式。
強化建筑垃圾運輸管理。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調、市場運作”的原則,采用BOO(即建設、擁有、運營)的模式,組建可以服務覆蓋建筑垃圾全產業鏈的復利再生利用產業服務公司,為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嚴格淘汰、更新、規范、管控渣土運輸車輛,根據我市主城區道路日間交通最大承受能力,設定更換200臺新型智能監控環保渣土車上限數量, 對不符合行業準入標準的車輛,一律不發放渣土準運證,并建設規范化車輛服務市場。今年7月底,主城區完成首批100臺具有冬奧特色和城市語言的定制版渣土車,投入市區重點工程運行,后期逐步完成更新。
統籌推進消納場所建設。計劃在將原有建筑垃圾填埋場改造為建筑垃圾分類利用中轉站,實施生態修復,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同時,根據群眾生活需要,在中轉站增加接收處理裝修垃圾的專業設施和設備,避免裝修垃圾污染環境。進行摸排建筑垃圾填埋場地,今年計劃啟動3—5個報廢垃圾場的生態治理試點,關閉主城區周邊所有非法垃圾填埋場所;實現數字運營管理服務,組建商業數據運營管理中心,將運輸企業、車輛、駕駛員、建筑工地、歸集點、資源化處理廠和移動機站監控等信息統一納入基礎數據庫,搶抓首批5G城市契機,在全國率先實行渣土車輛數據分析、 過程監管、 半自動化駕駛控制。 實現與智慧城市系統和執法系統數據共享,實現信息化監控,拓展執法取證途徑。
提高終端處置利用水平。大力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充分提高可回收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價值,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廢棄建筑混凝土、廢棄磚石瓦、渣土等打造再生產品, 力爭實現主城區年轉化利用建筑垃圾能力達到200萬噸, 確保主城區建筑垃級100%回收利用。今年年底前建設一個以再生原料為主的商品混凝土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張家口主城區年轉化利用建筑垃圾能力將達200萬噸
來源: 時間:2019-07-31
為進一步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綜合治理能力,持續改善人居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近日,我市出臺《張家口市主城區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產業升級實施方案》。從今年6月起,開展為期30個月的建筑垃圾封閉嚴管行動,強力整頓建筑垃圾運輸管理亂象。
此次行動重點整治建筑垃圾行業無秩序經營、道路揚塵和遺撒、渣土車輛和工程機械不符合環保排放標準、無垃圾分類利用措施非法傾倒填埋,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產業鏈中非法經營違法謀取利益等行為。以最嚴的執法標準,強力整頓建筑垃圾運輸管理亂象。今年6月至12月,我市將以主城區為先行示范,快速推進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升級工作;2020年1月至6月,在各縣區推廣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升級工作;2020年7月至12月,對各縣區既有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場進行排查,對地質災害、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進行評估治理;到2021年底前, 我市將基本形成具有一流產業水平的全市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一體化產業體系,由建筑垃圾造成的地質災害、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等問題將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復。
規范實施建筑垃圾分類。行動要求各施工工地嚴格按照工程渣土、拆除垃圾、施工垃圾、裝修垃圾等不同種類、不同土質,強制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加強源頭治理,并按照“現場環保加準入———現場一次分類加裝載———全封閉運輸加監控———二次分類加儲存”的建筑垃圾閉環處置程序,全面規范建筑垃圾分類利用,將原有城市土方的挖據、運輸、傾倒模式轉型升級為建筑垃圾分類再生利用產業模式。
強化建筑垃圾運輸管理。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調、市場運作”的原則,采用BOO(即建設、擁有、運營)的模式,組建可以服務覆蓋建筑垃圾全產業鏈的復利再生利用產業服務公司,為建筑垃圾運輸、分類、消納、處置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嚴格淘汰、更新、規范、管控渣土運輸車輛,根據我市主城區道路日間交通最大承受能力,設定更換200臺新型智能監控環保渣土車上限數量, 對不符合行業準入標準的車輛,一律不發放渣土準運證,并建設規范化車輛服務市場。今年7月底,主城區完成首批100臺具有冬奧特色和城市語言的定制版渣土車,投入市區重點工程運行,后期逐步完成更新。
統籌推進消納場所建設。計劃在將原有建筑垃圾填埋場改造為建筑垃圾分類利用中轉站,實施生態修復,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同時,根據群眾生活需要,在中轉站增加接收處理裝修垃圾的專業設施和設備,避免裝修垃圾污染環境。進行摸排建筑垃圾填埋場地,今年計劃啟動3—5個報廢垃圾場的生態治理試點,關閉主城區周邊所有非法垃圾填埋場所;實現數字運營管理服務,組建商業數據運營管理中心,將運輸企業、車輛、駕駛員、建筑工地、歸集點、資源化處理廠和移動機站監控等信息統一納入基礎數據庫,搶抓首批5G城市契機,在全國率先實行渣土車輛數據分析、 過程監管、 半自動化駕駛控制。 實現與智慧城市系統和執法系統數據共享,實現信息化監控,拓展執法取證途徑。
提高終端處置利用水平。大力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充分提高可回收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價值,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廢棄建筑混凝土、廢棄磚石瓦、渣土等打造再生產品, 力爭實現主城區年轉化利用建筑垃圾能力達到200萬噸, 確保主城區建筑垃級100%回收利用。今年年底前建設一個以再生原料為主的商品混凝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