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年、收官年、決戰年,也是確保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的決勝之年。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區委四屆五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一核心,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豐潤。
一、抓重點防控,深化污染治理,緊盯目標任務攻堅
(一)是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問題,持續發力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一是綜合分析我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三項氣態污染物成因,強力抓好鋼鐵、水泥、電力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獨立軋鋼、磚瓦窯等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努力打造“豐潤限值”;以原料的儲運、生產工藝環節的封閉以及除塵灰氣力輸送等為重點繼續加強無組織排放管理,完成全流程整治;完善空氣質量監測設施以及氨逃逸、臭氧逃逸等監控監測設施的運行管理,倒逼企業穩定達標排放。二是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對161家重點企業開展績效評估,采取源頭管控與末端治理等科學合理手段開展分類施治,實現全過程治理,全鏈條管控。三是強化重點用車單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管控。督導新車安裝在線監控系統,持續開展路檢路查監督抽測,完成重點用車單位安裝車輛門禁視頻監控系統,具備條件的車輛安裝遠程在線監控設備。四是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生產礦山開采區域內道路以及開采區到加工區、廢料堆場、公路路網道路實施硬化和灑水抑塵,尾礦庫、排土場、排巖場采取有效抑塵措施。
(二)持續全面綜合施策,扎實推進水環境污染防治。一是以還鄉河和陡河兩條河流為重點,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對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締,強化垃圾清理、河流岸線管制等措施,嚴格良好水體保護。二是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調查和保護區劃定工作,持續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全面清理整治保護區內環境問題。三是完成10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是嚴控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加強監測,推進園區內工業企業廢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三)嚴防風險,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一是開展全區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初步采樣調查,建立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二是對化工、涉重金屬、垃圾焚燒發電等重點監管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企業周邊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監測。另外,做好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管、退城搬遷企業拆除過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調查等工作。
二、嚴格執法,鐵腕治污,從薄弱處攻堅
確定深化“體檢式、預防式、服務式”執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質量導向、效果導向,強化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手續不全、治理無望、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污染企業,堅決依法依規予以取締;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企業,從嚴從緊監管;持續開展打擊污染環境違法犯罪“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對屢查屢犯、拒不整改、偷排偷放、長期超標排放的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公開曝光等措施,嚴厲打擊、依法嚴懲,督促排污單位有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對排污單位的差別化監管,對于列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堅持無事不擾,強化督促整改,主動幫扶企業制定整改方案,督促落實到位,有效促進排污單位自覺守法、主動治污、主動減排。
三、科技先行,完善制度,在監管方式上謀創新
一是充分利用無人機和指揮中心視頻監控平臺等科技手段,對轄區所有鄉鎮、街道進行全天24小時監控,嚴厲打擊各類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二是發揮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和分表計電設施的監控作用,建立健全監控平臺任務發布機制,充分分析平臺的各種數據,強化現場檢查,嚴防企業偷排偷放、污染防治設施閑置不用以及不落實停限產管控措施等系列環境違法行為;三是嚴密組織,強化公開,做好“雙隨機、一公開”污染源監管工作,提高環境執法質量。四是加快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對固定污染源實施全過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按行業分類核發排污許可證或進行排污登記管理,實現“一證式”管理,使排污許可證制度成為固定源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制度。五是開展全區污染源排查整治,精準修編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
四、改革創新,進一步加強環保體系建設
一是健全環境保護法規保障體系,加大環保法律法規培訓覆蓋面和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形成檢察環保協作監管合力;二是完善健全環境經濟政策體系,落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推動全區環保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三是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監測體系,加強全區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基本實現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實現互聯共享,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四是完善健全生態環境隊伍管理體系,按照環保鐵軍標準要求,加快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生態環境隊伍,加強鄉鎮(街道)環保所隊伍建設,持續深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不斷提高環保隊伍的綜合素質和監管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唐山市豐潤區生態環境分局凝心聚力真抓實干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來源: 時間:2020-03-16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年、收官年、決戰年,也是確保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的決勝之年。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區委四屆五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一核心,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豐潤。
一、抓重點防控,深化污染治理,緊盯目標任務攻堅
(一)是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問題,持續發力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一是綜合分析我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三項氣態污染物成因,強力抓好鋼鐵、水泥、電力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獨立軋鋼、磚瓦窯等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努力打造“豐潤限值”;以原料的儲運、生產工藝環節的封閉以及除塵灰氣力輸送等為重點繼續加強無組織排放管理,完成全流程整治;完善空氣質量監測設施以及氨逃逸、臭氧逃逸等監控監測設施的運行管理,倒逼企業穩定達標排放。二是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對161家重點企業開展績效評估,采取源頭管控與末端治理等科學合理手段開展分類施治,實現全過程治理,全鏈條管控。三是強化重點用車單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管控。督導新車安裝在線監控系統,持續開展路檢路查監督抽測,完成重點用車單位安裝車輛門禁視頻監控系統,具備條件的車輛安裝遠程在線監控設備。四是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生產礦山開采區域內道路以及開采區到加工區、廢料堆場、公路路網道路實施硬化和灑水抑塵,尾礦庫、排土場、排巖場采取有效抑塵措施。
(二)持續全面綜合施策,扎實推進水環境污染防治。一是以還鄉河和陡河兩條河流為重點,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對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締,強化垃圾清理、河流岸線管制等措施,嚴格良好水體保護。二是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調查和保護區劃定工作,持續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全面清理整治保護區內環境問題。三是完成10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是嚴控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加強監測,推進園區內工業企業廢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三)嚴防風險,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一是開展全區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初步采樣調查,建立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二是對化工、涉重金屬、垃圾焚燒發電等重點監管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企業周邊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監測。另外,做好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管、退城搬遷企業拆除過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調查等工作。
二、嚴格執法,鐵腕治污,從薄弱處攻堅
確定深化“體檢式、預防式、服務式”執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質量導向、效果導向,強化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手續不全、治理無望、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污染企業,堅決依法依規予以取締;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企業,從嚴從緊監管;持續開展打擊污染環境違法犯罪“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對屢查屢犯、拒不整改、偷排偷放、長期超標排放的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公開曝光等措施,嚴厲打擊、依法嚴懲,督促排污單位有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對排污單位的差別化監管,對于列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堅持無事不擾,強化督促整改,主動幫扶企業制定整改方案,督促落實到位,有效促進排污單位自覺守法、主動治污、主動減排。
三、科技先行,完善制度,在監管方式上謀創新
一是充分利用無人機和指揮中心視頻監控平臺等科技手段,對轄區所有鄉鎮、街道進行全天24小時監控,嚴厲打擊各類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二是發揮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和分表計電設施的監控作用,建立健全監控平臺任務發布機制,充分分析平臺的各種數據,強化現場檢查,嚴防企業偷排偷放、污染防治設施閑置不用以及不落實停限產管控措施等系列環境違法行為;三是嚴密組織,強化公開,做好“雙隨機、一公開”污染源監管工作,提高環境執法質量。四是加快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對固定污染源實施全過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按行業分類核發排污許可證或進行排污登記管理,實現“一證式”管理,使排污許可證制度成為固定源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制度。五是開展全區污染源排查整治,精準修編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
四、改革創新,進一步加強環保體系建設
一是健全環境保護法規保障體系,加大環保法律法規培訓覆蓋面和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形成檢察環保協作監管合力;二是完善健全環境經濟政策體系,落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推動全區環保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三是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監測體系,加強全區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基本實現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實現互聯共享,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四是完善健全生態環境隊伍管理體系,按照環保鐵軍標準要求,加快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生態環境隊伍,加強鄉鎮(街道)環保所隊伍建設,持續深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不斷提高環保隊伍的綜合素質和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