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隨著企業陸續開工,生態環境部門需要如何發揮職能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并提升環評服務質效呢?定州市生態環境局這樣做!
定州市生態環境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工作以及積極復工復產的部署要求,立足本職、積極作為、主動謀劃、精準施策,結合定州實際,出臺《定州市疫情期間簡化環評審批服務項目建設六項措施》,簡化、服務建設項目審批,開通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綠色通道”,提升新建項目環評審批速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實現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雙勝利貢獻力量。
一、簡化疫情防控項目環保手續
開辟審批“綠色通道”, 對位于園區內的疫情防控項目,采取先備案后辦理、“告知承諾制”審批,只需承諾“合法生產、限期補辦有關審批手續”即可先行建設、生產,同步辦理或限期補辦環評審批手續。特事特辦、容缺辦理,一律精簡審批環節、加快環評審批進度,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疫情期間,相繼協助河北德普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三家口罩廠完成網上備案,在定州落地投產,上演半天辦結、一天辦結的“審批加速度”,助力疫情防控物資生產。
二、支持省市重點項目啟動前期建設
依托“環評審批服務臺賬”實施“拉條掛賬”式辦結,充分發揮環評源頭預防作用,通過提前介入、跟蹤服務、主動給予業務指導等方式,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優化選址布局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強化項目施工運行指導,落實污染防治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環境風險可防可控,重點項目又好又快落地。
目前,助力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和河北省定州市第二醫院(原定州市婦幼保健院)完成了配套污水處理項目升級改造。這兩家醫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分別承擔著定點后備醫院和發熱門診的防控任務,醫療廢水處理正常有序對保障全市人民生命安全意義重大。
三、豁免和簡化部分項目環評手續辦理
加強與排污許可制銜接,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對關系民生且納入排污許可登記管理的相關行業,以及社會事業與服務業,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的項目,不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將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密集型等民生相關的部分行業(工程建設、社會事業與服務業、制造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納入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將簽署的告知承諾書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報送環評審批部門,環評審批部門在收到告知承諾書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后,可不經評估、審查直接做出審批決定;
對于落實政府規劃要求和搬遷決定,由園區外搬遷入工業園區的企業,疫情期間申請復工復產的,可先行核發排污許可,限期完善手續;
對于我市實施的傳統行業整行業環保提升改造,實現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項目,可按照技術改造方案實施改造建設,不再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健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對高質量完成規劃環評、各類管理清單清晰可行的園區,根據規劃環評文件結論和審查意見適當簡化建設項目環評內容;
對符合園區規劃環評和產業定位的項目,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設施未發生變化,只涉及廠區布局調整、少量生產設備增加,經監測能夠滿足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的,對照《建設項目重大變化清單》,不屬于重大變更的項目實施告知備案制,不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四、公開環境基礎數據
公開公示包括定州經濟開發區、雙天工業園區、正陽工業園、食品產業園、北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在內的主要園區規劃環評以及本底監測數據,統籌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等資源,公開生態環境例行監測數據或調查基礎數據,盡量利用現有監測數據,避免重復監測,實現信息共享,有效降低項目環評編制相關監測費用,減輕建設單位負擔。
五、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推行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應用,采取網上受理審核、快遞郵寄受理要件及批文等便民措施,有效避免辦事群眾聚集流動。
“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不接觸式”服務,讓數據“跑腿”,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已審核辦結40家,實現環評審批服務提速增效。
推行對口幫扶、保障疫情防控!環評服務前移、審批專人負責,減輕企業負擔……
“降檔”+“提速”市生態環境局“硬核”舉措上線重拳出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定州市生態環境局六項硬核舉措簡化項目環評手續,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及省市重點項目建設
來源: 時間:2020-03-20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隨著企業陸續開工,生態環境部門需要如何發揮職能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并提升環評服務質效呢?定州市生態環境局這樣做!
定州市生態環境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工作以及積極復工復產的部署要求,立足本職、積極作為、主動謀劃、精準施策,結合定州實際,出臺《定州市疫情期間簡化環評審批服務項目建設六項措施》,簡化、服務建設項目審批,開通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綠色通道”,提升新建項目環評審批速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實現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雙勝利貢獻力量。
一、簡化疫情防控項目環保手續
開辟審批“綠色通道”, 對位于園區內的疫情防控項目,采取先備案后辦理、“告知承諾制”審批,只需承諾“合法生產、限期補辦有關審批手續”即可先行建設、生產,同步辦理或限期補辦環評審批手續。特事特辦、容缺辦理,一律精簡審批環節、加快環評審批進度,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疫情期間,相繼協助河北德普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三家口罩廠完成網上備案,在定州落地投產,上演半天辦結、一天辦結的“審批加速度”,助力疫情防控物資生產。
二、支持省市重點項目啟動前期建設
依托“環評審批服務臺賬”實施“拉條掛賬”式辦結,充分發揮環評源頭預防作用,通過提前介入、跟蹤服務、主動給予業務指導等方式,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優化選址布局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強化項目施工運行指導,落實污染防治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環境風險可防可控,重點項目又好又快落地。
目前,助力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和河北省定州市第二醫院(原定州市婦幼保健院)完成了配套污水處理項目升級改造。這兩家醫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分別承擔著定點后備醫院和發熱門診的防控任務,醫療廢水處理正常有序對保障全市人民生命安全意義重大。
三、豁免和簡化部分項目環評手續辦理
加強與排污許可制銜接,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對關系民生且納入排污許可登記管理的相關行業,以及社會事業與服務業,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的項目,不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將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密集型等民生相關的部分行業(工程建設、社會事業與服務業、制造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納入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將簽署的告知承諾書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報送環評審批部門,環評審批部門在收到告知承諾書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后,可不經評估、審查直接做出審批決定;
對于落實政府規劃要求和搬遷決定,由園區外搬遷入工業園區的企業,疫情期間申請復工復產的,可先行核發排污許可,限期完善手續;
對于我市實施的傳統行業整行業環保提升改造,實現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項目,可按照技術改造方案實施改造建設,不再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健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對高質量完成規劃環評、各類管理清單清晰可行的園區,根據規劃環評文件結論和審查意見適當簡化建設項目環評內容;
對符合園區規劃環評和產業定位的項目,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設施未發生變化,只涉及廠區布局調整、少量生產設備增加,經監測能夠滿足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的,對照《建設項目重大變化清單》,不屬于重大變更的項目實施告知備案制,不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四、公開環境基礎數據
公開公示包括定州經濟開發區、雙天工業園區、正陽工業園、食品產業園、北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在內的主要園區規劃環評以及本底監測數據,統籌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等資源,公開生態環境例行監測數據或調查基礎數據,盡量利用現有監測數據,避免重復監測,實現信息共享,有效降低項目環評編制相關監測費用,減輕建設單位負擔。
五、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推行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應用,采取網上受理審核、快遞郵寄受理要件及批文等便民措施,有效避免辦事群眾聚集流動。
“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不接觸式”服務,讓數據“跑腿”,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已審核辦結40家,實現環評審批服務提速增效。
推行對口幫扶、保障疫情防控!環評服務前移、審批專人負責,減輕企業負擔……
“降檔”+“提速”市生態環境局“硬核”舉措上線重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