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突出“六個精準”全方位削峰降速 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針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情況,邢臺市生態環境局在省廳堅強領導下,以“轉樹講促”活動要求為契機,堅決落實省大氣辦部署,科學研判、積極應對,鎖定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因子,突出“六個精準”,有效削減污染排放總量、降低污染排放峰值、縮短污染影響時間,特別是在11月24日—29日污染過程來臨之前,及早啟動預警、實施高效管控,取得較好成效。
一、精準分析研判。邢臺市生態環境局領導密切關注氣象條件變化,每日晨會分析;邢臺市大氣辦組織氣象、生態環境、專家組等單位進行會商研判,與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等密切聯系,提前5天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提前3天發布預警信息和啟動應急響應,確保重污染天氣趨勢分析得透、研判得準,提前管控、事先降“底”,搶占先,爭取主動。預警通知確定后,迅速通過傳真、電話、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相關單位、相關企業和社會發布,推動各項措施第一時間落實到位。
二、精準調度指揮。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利用污染源在線數據智能分析系統、工地揚塵在線監測、渣土車在線、城市微型站、鄉鎮空氣站等技術平臺數據,綜合分析研判,實現確保每一條指令精準有效。建立完善值班值守指揮調度保障和快速反應機制,預警期間,實施“雙局長”帶班,盯守大氣指揮平臺,對20個縣(市、區)開展視頻調度,強化24小時帶班值守,督辦工作落實、開展幫扶督導等工作。針對及時推送的高值數據、管控重點和交辦問題,邯鄲市交警、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做到30分鐘內到達現場,排查問題、解決問題,2個小時內完成整改并反饋整改情況,確保指揮調度指令暢通無阻、落地見效。
三、精準執法監管。堅持問題導向,80%執法力量下一線、蹲企業、抓幫扶,根據區域特征、行業特點、產業分布,組織執法力量向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集中,全面排查涉氣企業,重點查處企業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問題,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3起,處罰款92.2萬,查封6家企業,取締1家,通過重點污染源管控,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經統計,本輪重污染天氣期間,50家重點企業預警期間污染物排放量86.9噸,較預警前6天減少9.7噸,環比減少10%。
四、精準削峰降速。制定“6+5”削峰降速機制,對PM10、PM2.5、CO、NOx、SO2、O3六項指標,堅持一項指標,一名局領導,一位專家,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應對措施,量化分工,微克必爭,確保了每項指標變化有人盯、高值有行動、削峰有措施。比如,重污染天氣期間,發現邢臺市生態環境局國控點位C0濃度3.7毫克/每立方米,平均高于其他3個國控點位3倍以上,根據風向及周邊污染情況,鎖定高值源頭為邢臺鋼鐵公司,負責該指標的局領導帶領工作專班、專家組迅速趕赴邢鋼,采取燒結機減速1.6米、高爐暫停出鐵30分鐘、焦爐暫停出焦1個小時、鐵水烤包停止,轉爐作業充分收塵,煤氣系統保持平衡,禁止放散等應對措施,在較短時間內C0濃度降到了區域平均水平,實現迅速削峰。
五、精準督導檢查。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在科技執法、智慧監管的基礎上,全市生態環境系統2000多名干部,全員上陣,“多兵種”作戰,包指標、包縣區、包企業、包工地;為打破重復督查、泛濫督查,根據污染情況,提高督導檢查的精準性、有效性,在檢查行業上,分為工業源、揚塵源、VOCS源等;在時間安排上,分為夜查組、晨查組,各檢查組服從大氣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每日匯總檢查情況,本輪預警期間,市級出動2398人次,檢查864家企業,發現問題192個,全部整改到位。
六、精準問責問效。以責任追究倒逼責任落實,以責任落實倒逼工作落實。對不執行預警的,除依法嚴處外,在“日控月考”中,采取扣減3-5倍的排放指標。同時為確保問責的精準有效,邢臺市細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清單,明確重污染天氣期間各項措施責任分工,問責層級細化到每個具體部門,精準區分問責情形,使問責建議提得快,問責對象定得準,警示問責效果最大化,為各級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履職盡責、高標準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邢臺市突出“六個精準”全方位削峰降速 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來源:邢臺 時間:2021-12-08
邢臺市突出“六個精準”全方位削峰降速 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針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情況,邢臺市生態環境局在省廳堅強領導下,以“轉樹講促”活動要求為契機,堅決落實省大氣辦部署,科學研判、積極應對,鎖定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因子,突出“六個精準”,有效削減污染排放總量、降低污染排放峰值、縮短污染影響時間,特別是在11月24日—29日污染過程來臨之前,及早啟動預警、實施高效管控,取得較好成效。
一、精準分析研判。邢臺市生態環境局領導密切關注氣象條件變化,每日晨會分析;邢臺市大氣辦組織氣象、生態環境、專家組等單位進行會商研判,與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等密切聯系,提前5天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提前3天發布預警信息和啟動應急響應,確保重污染天氣趨勢分析得透、研判得準,提前管控、事先降“底”,搶占先,爭取主動。預警通知確定后,迅速通過傳真、電話、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相關單位、相關企業和社會發布,推動各項措施第一時間落實到位。
二、精準調度指揮。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利用污染源在線數據智能分析系統、工地揚塵在線監測、渣土車在線、城市微型站、鄉鎮空氣站等技術平臺數據,綜合分析研判,實現確保每一條指令精準有效。建立完善值班值守指揮調度保障和快速反應機制,預警期間,實施“雙局長”帶班,盯守大氣指揮平臺,對20個縣(市、區)開展視頻調度,強化24小時帶班值守,督辦工作落實、開展幫扶督導等工作。針對及時推送的高值數據、管控重點和交辦問題,邯鄲市交警、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做到30分鐘內到達現場,排查問題、解決問題,2個小時內完成整改并反饋整改情況,確保指揮調度指令暢通無阻、落地見效。
三、精準執法監管。堅持問題導向,80%執法力量下一線、蹲企業、抓幫扶,根據區域特征、行業特點、產業分布,組織執法力量向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集中,全面排查涉氣企業,重點查處企業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問題,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3起,處罰款92.2萬,查封6家企業,取締1家,通過重點污染源管控,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經統計,本輪重污染天氣期間,50家重點企業預警期間污染物排放量86.9噸,較預警前6天減少9.7噸,環比減少10%。
四、精準削峰降速。制定“6+5”削峰降速機制,對PM10、PM2.5、CO、NOx、SO2、O3六項指標,堅持一項指標,一名局領導,一位專家,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應對措施,量化分工,微克必爭,確保了每項指標變化有人盯、高值有行動、削峰有措施。比如,重污染天氣期間,發現邢臺市生態環境局國控點位C0濃度3.7毫克/每立方米,平均高于其他3個國控點位3倍以上,根據風向及周邊污染情況,鎖定高值源頭為邢臺鋼鐵公司,負責該指標的局領導帶領工作專班、專家組迅速趕赴邢鋼,采取燒結機減速1.6米、高爐暫停出鐵30分鐘、焦爐暫停出焦1個小時、鐵水烤包停止,轉爐作業充分收塵,煤氣系統保持平衡,禁止放散等應對措施,在較短時間內C0濃度降到了區域平均水平,實現迅速削峰。
五、精準督導檢查。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在科技執法、智慧監管的基礎上,全市生態環境系統2000多名干部,全員上陣,“多兵種”作戰,包指標、包縣區、包企業、包工地;為打破重復督查、泛濫督查,根據污染情況,提高督導檢查的精準性、有效性,在檢查行業上,分為工業源、揚塵源、VOCS源等;在時間安排上,分為夜查組、晨查組,各檢查組服從大氣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每日匯總檢查情況,本輪預警期間,市級出動2398人次,檢查864家企業,發現問題192個,全部整改到位。
六、精準問責問效。以責任追究倒逼責任落實,以責任落實倒逼工作落實。對不執行預警的,除依法嚴處外,在“日控月考”中,采取扣減3-5倍的排放指標。同時為確保問責的精準有效,邢臺市細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清單,明確重污染天氣期間各項措施責任分工,問責層級細化到每個具體部門,精準區分問責情形,使問責建議提得快,問責對象定得準,警示問責效果最大化,為各級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履職盡責、高標準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