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定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智慧環保管理思維,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互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分析、精準治理的技術優勢,織密“生態保護網”,實現污染源發現、反饋、處置鏈條式閉環管理,促進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全力打造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控預警調度指揮平臺。采用“網格化布點+多元數據融合+時空數據分析”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組合布點”,組成“群體式”協同監測網絡和專業性的數據校準體系,對全區域內大氣環境多個基礎參數進行全面、連續、有效記錄,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精準助力。
二是全力打造秸稈禁燒視頻監控和紅外報警系統。充分利用500余臺攝像機和市、縣兩級秸稈禁燒監控平臺,并與省平臺聯網,對全市平原地區和重點山區的露天焚燒實施監控。采用“系統(或人工)發現—系統推送—網格負責人接收火點信息—現場處置反饋”的流程,實行全天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2分鐘內交辦、5分鐘內簽收、2小時內處置反饋完畢,露天焚燒火點發現和處置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三是全力打造“天地車人”綜合監管平臺。以降低移動源污染排放、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以解決移動源排放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基于物聯網、傳感器、遙測、視頻識別等先進技術手段,結合大數據、融合技術及軟件開發技術,對移動源從新車查驗、定期排放檢驗、上路檢測、遠程監控、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管控等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管控。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制定精準的移動源管控措施,形成“監管-治理-評估”的科學管理決策系統。
四是全力打造重點工業企業監控平臺。實時監控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為環境管理、監察執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自2018年省統一建設監控平臺對污染源進行自動監控,重點工業企業按照規范自行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并和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接受在線監督。截至目前,全市聯網企業共計672家,做到了聯網全覆蓋。
五是全力打造“智慧水環境”管理平臺。作為2021年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省定重點工程項目,能夠整合全市多部門水環境信息數據,完善雨水泵站排水口關鍵節點智能監控,構建覆蓋“點-口-面”的全方位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智能監控體系和信息共享體系,形成基于GIS的水環境大數據展示系統,全面動態地展示保定市水環境治理的情況。通過“智慧水環境”管理平臺建設,目前共對500余家涉水排污單位、30個入河排污口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入淀河流57個斷面實現水質自動監測。
六是全力打造“環境執法辦案輔助系統”。投資400余萬元研發了國內首個“環境執法辦案輔助系統”,即環境執法云管理平臺,為執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有效保障了環境執法的規范、公正、高效、透明,被13個國家級媒體報道,受到生態環境部表揚。
下一步,該局在搭建數字化平臺、上線信息化系統、裝備智能化設備等“虛擬空間”基礎設施的同時,將加強環保企業“智慧環保”建設,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探索行業“智慧環保”建設標準與模板,進一步推動“智慧環保”建設從“專業化”向“綜合化”轉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保定市生態環境局建造“數字化網格”監管模式 織密“生態保護網”
來源:保定 時間:2022-06-30
近年來,保定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智慧環保管理思維,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互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分析、精準治理的技術優勢,織密“生態保護網”,實現污染源發現、反饋、處置鏈條式閉環管理,促進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全力打造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控預警調度指揮平臺。采用“網格化布點+多元數據融合+時空數據分析”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組合布點”,組成“群體式”協同監測網絡和專業性的數據校準體系,對全區域內大氣環境多個基礎參數進行全面、連續、有效記錄,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精準助力。
二是全力打造秸稈禁燒視頻監控和紅外報警系統。充分利用500余臺攝像機和市、縣兩級秸稈禁燒監控平臺,并與省平臺聯網,對全市平原地區和重點山區的露天焚燒實施監控。采用“系統(或人工)發現—系統推送—網格負責人接收火點信息—現場處置反饋”的流程,實行全天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2分鐘內交辦、5分鐘內簽收、2小時內處置反饋完畢,露天焚燒火點發現和處置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三是全力打造“天地車人”綜合監管平臺。以降低移動源污染排放、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以解決移動源排放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基于物聯網、傳感器、遙測、視頻識別等先進技術手段,結合大數據、融合技術及軟件開發技術,對移動源從新車查驗、定期排放檢驗、上路檢測、遠程監控、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管控等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管控。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制定精準的移動源管控措施,形成“監管-治理-評估”的科學管理決策系統。
四是全力打造重點工業企業監控平臺。實時監控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為環境管理、監察執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自2018年省統一建設監控平臺對污染源進行自動監控,重點工業企業按照規范自行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并和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接受在線監督。截至目前,全市聯網企業共計672家,做到了聯網全覆蓋。
五是全力打造“智慧水環境”管理平臺。作為2021年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省定重點工程項目,能夠整合全市多部門水環境信息數據,完善雨水泵站排水口關鍵節點智能監控,構建覆蓋“點-口-面”的全方位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智能監控體系和信息共享體系,形成基于GIS的水環境大數據展示系統,全面動態地展示保定市水環境治理的情況。通過“智慧水環境”管理平臺建設,目前共對500余家涉水排污單位、30個入河排污口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入淀河流57個斷面實現水質自動監測。
六是全力打造“環境執法辦案輔助系統”。投資400余萬元研發了國內首個“環境執法辦案輔助系統”,即環境執法云管理平臺,為執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有效保障了環境執法的規范、公正、高效、透明,被13個國家級媒體報道,受到生態環境部表揚。
下一步,該局在搭建數字化平臺、上線信息化系統、裝備智能化設備等“虛擬空間”基礎設施的同時,將加強環保企業“智慧環保”建設,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探索行業“智慧環保”建設標準與模板,進一步推動“智慧環保”建設從“專業化”向“綜合化”轉變。